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6年时间里,位于那曲市比如县的西藏长荣娜秀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这一系列称号。该公司从校服加工起步,到如今产业已经延伸至专业采挖虫草服装生产、冷链配送、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近日,记者来到该公司设在那曲市比如县的莫瓦塘产业园,了解其发展过程中的故事。
走出国门的“那曲制造”
“哒哒哒……”走进那曲市比如县莫瓦塘产业园,在西藏长荣娜秀集团有限公司服装智造车间内,机杼声不绝于耳,裁剪、缝纫、熨烫、装袋……工人们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忙碌着。
“今年的订单比较多,有来自那曲市5个县区、昌都市类乌齐县、青海省甚至越南的订单……连休假的工人我们都提前叫回来了。”莫瓦塘产业园负责人蒋更江疲惫的脸上难掩喜悦。
2024年,5G数字链智慧服装工厂落地莫瓦塘产业园,每年可增加产能50万套。现在的西藏长荣娜秀集团有限公司已拥有5条吊装生产线,以创新之力走出了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产值实现高速增长,从2020年投运之初的1600万元增长到2024年底的1.35亿元。
“公司生产的服装面料选取和设计理念都是过硬的,夏季校服主要采用南韩丝,透气性好;冬季校服则使用具有‘防水、防油、防污’三防功能的面料,便于清洗,耐穿不易变形。那是公司生产的三代专业采挖虫草服装样品,我们每年都会对产品进行升级,最新一代的样式、色彩搭配、材质都更好,西藏、青海虫草产区基本都在我们这里进货……”在约200平方米的服装样品间,蒋更江如数家珍般地向记者介绍着公司的产品。
“我们一直秉持‘扎根西藏,对外拓展’的发展路线,目前产品已从雪域高原延伸到东南亚市场。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浪潮中,我们将不断开拓创新,努力让‘那曲制造’闪耀世界舞台。”在蒋更江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公司的海外订单捷报频传——1月份出口泰国157650美元,2月份出口柬埔寨72000美元,5月份再创公司单笔订单新高、向泰国出口247150美元,6月份出口共计103344美元,实现了“那曲生产、全球销售”的商业模式。
走向市场的“藏字头”特产
“这是我们去年开发的‘藏字头’芫根营养餐、芫根饼干、芫根元气饮系列产品。”蒋更江拿起样品间的各类产品介绍,公司通过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成功将高原特色农产品芫根转化为高附加值商品。
芫根,主要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区,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一般被当地农牧民煮汤、或晒干食用,其含有的活性成分可以提升血液中的氧气含量。
为了更好发挥芫根功效,公司用两年时间攻克芫根深加工技术难题,研发出的系列产品不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认证,还建立了企业执行标准体系,拥有自主商品条形码,填补了那曲特色农产品标准化深加工空白。
西藏长荣娜秀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拓展市场,实现产销闭环。在浙江一连锁超市的120家门店里,“藏字头”芫根系列产品阵列展示、促销启动,年销售额将突破5000万元;创新采用“西藏原产地直供+东部渠道深耕”的营销策略,通过电商直播、健康食品展销等多元渠道,让雪域高原的绿色食品走向全国市场。
搭在家门口的“就业舞台”
“只要视力好、手脚灵活,不限年龄,有意愿的都可以来车间工作,我们会安排岗前培训。”蒋更江说。
一方产业育一方人。截至目前,西藏长荣娜秀集团有限公司累计培训1600名产业工人,使其从传统牧民转型为现代产业工人。现在,公司招收了102名农牧民包括17名大学生稳定就业,使每人年增收超40000元。
“我是2024年毕业于西藏技师学院服装专业,2023年实习期就来到了莫瓦塘产业园车间,毕业后直接到这里上班。这里待遇好、环境好,包吃住,每月到手工资近5000元。”22岁的次仁嘎旦欣喜于毕业即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同样欣喜的还有一批人,他们称芫根为“金疙瘩”。随着“藏字头”芫根系列产品的热销,芫根种植带动了2000户农牧民增收。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与2000户农牧民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使每户年均增收超10000元。
“土新结合”,实力超群。从制造的“制”,到智慧的“智”,西藏长荣娜秀集团有限公司在本土资源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赋能,打造新特产、发展新产业、打开新市场,让“土货”转型升级、焕发光彩,不仅照亮了当地人的致富路,也让外界看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