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日喀则市白朗县洛江镇扎林村,天朗气清。66岁的老村长索朗旺堆正惬意地逗着重孙,小院里洋溢着欢声笑语。担任了37年村委会主任的他,见证了整个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我家是‘差巴’(意为支差的农奴),祖祖辈辈都要给领主干活。”索朗旺堆回忆道,“那时种的青稞大部分上交领主,剩下的根本不够吃。冬天只能挖草根掺糌粑糊口,能填饱肚子就是最大的愿望了。”如今,他指着厨房冰箱里满满的牛羊肉、青稞酒、酸奶和水果,脸上写满幸福:“现在吃穿不愁,想吃什么有什么,日子甜得很!”
图为索朗旺堆家已经坍塌的老房子。(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图为索朗旺堆家的新房子。记者 耿锐仙 摄
环顾自家宽敞明亮的藏式新居,索朗旺堆感慨万千。他清晰记得儿时全家挤在低矮昏暗的土坯房里,四处漏风。“冬天冻得缩成一团,夏天漏雨更是常事。屋里除了几个藏柜,啥也没有。”他感叹道,“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子,客厅、卧室、厨房一应俱全,家具家电样样不缺。冬天阳光房里温暖如春,夏天通风透气,住着别提多舒服了。”
谈起生产生活的变化,老人眼中闪着光。“过去一件藏袍缝缝补补穿一辈子。去趟镇子,走的全是崎岖泥泞的小路,全靠两条腿。种地靠人力和牦牛,运输靠肩扛背驮。”如今,平坦的公路通到家门口,家里买了汽车和各种小型农机具,村里合作社还有57台大型收割机、播种机。“衣服也能随心挑选,按季节换新,想穿什么就穿什么。”
最让索朗旺堆安心的,是村里建起了卫生室。“以前生病只能求神拜佛,没钱看医生。现在不一样了,村里有卫生室,医生定期来巡诊,感冒发烧不出村就能治。我们都有医保,住院能报销80%以上。”老人欣慰地说。
更可喜的是,村里建起了幼儿园,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免费入园。“如今,我的两个孙子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重孙也在上幼儿园呢。”教育托起了家庭的未来,而增收的“活水”则让日子越来越红火。“靠党的好政策,家里开始搞蔬菜大棚。”索朗旺堆细数着家里的营生,“种青稞、蔬菜瓜果,土地租赁,养牛羊,跑运输……路子宽了,收入也多了。”站在院门口,望着远处的青稞田,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作者:耿锐仙)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