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图片均为山南市琼结县秋收场景。
金秋送爽,广袤的田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西藏的广大农民们也迎来了翘首以盼的收获时节。为确保每一粒秋粮都能顺利归仓,牢牢守护住这份丰收的希望,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前部署、迅速行动,围绕“三秋”生产的各个关键环节,精心打出了一套既温暖又务实的保障“组合拳”。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2025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预计将达到300.75万亩,其中青稞播种面积为235.63万亩。与去年相比,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了1.65万亩,青稞播种面积增加了5.53万亩。目前,青稞和小麦作为秋收的“主角”,其收割工作正在井然有序地推进。接下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还将继续发力,全力做好“三秋”生产的各项保障工作,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政策托底护秋收:
防控减损与农技服务筑牢丰收根基
九月的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秋意渐浓,广袤的田野上青稞成熟,金黄翻滚,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走进古荣镇加入村,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轰鸣声奏响了丰收的交响曲。村民们或协助收割,或忙着装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民卓玛激动地说:“今年多亏了好政策,青稞没受病虫害影响,长得格外好,还能申请农机补贴。我用补贴买了新收割机,以前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活儿,现在一天多就搞定了。”
这份丰收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撑。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深知病虫害防控是秋收的关键,积极争取国家病虫害防控资金1540万元,同时落实自治区农药补贴资金3000万元、青稞“一喷多促”补贴资金1200万元、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作业补助资金430万元。这些资金的及时到位,为病虫害防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有效降低了病虫害的威胁,守护了庄稼的健康生长。
农机作业服务同样是“三秋”生产的主力军。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深入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下达补贴资金17191万元,计划扶持23768户农牧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24406台套农机具;同时推进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目前全区已申请报废农机具4263台套,申请报废补贴资金700.14万元。此外,通过“三优一免一送”活动提供加油便利,大力推广高效低损收获机具及减损技术,开展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最大程度减少粮食收获环节的损耗。正如古荣镇加入村驻村第一书记格桑拉姆所说,目前该村已高效完成秋收任务,有效减少了粮食损耗,切实保障了村集体收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科技赋能增效益:
科研攻关与农技服务激活增产潜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西藏“三秋”生产中,这一动力表现得尤为突出。2025年,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聚焦农业关键领域,启动了青稞、牦牛等农业核心种源的攻关项目,以及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智能高效农机装备等高效低碳农业技术研究,共部署33个项目,已落实财政科研经费1.47亿元,从源头上为农业生产注入科技活力。
科技的价值不仅在于攻关突破,更在于落地服务。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农业科技处处长胡剑武介绍,为了让科技成果真正惠及农户,组建了7个地(市)技术包保工作组,全区5228名农牧业科技专家及技术人员完成线上认证。截至目前,已开展10969项科技服务,处理基层科技服务需求2198项,实现了技术服务与农户需求的精准对接。
加入村村民次仁扎西对此深有体会,他赞不绝口地说:“那些专家和技术人员真是帮了大忙!我家种的青稞之前出现问题,我不懂怎么处理,通过线上平台联系后,很快就有专家解答,还亲自到地里指导。现在我家青稞产量比去年高了不少,质量也更好了,真的特别感谢他们!”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不仅解决了农户生产中的实际难题,还让丰收的底气更足、成色更足。
全区粮食秋收稳步推进
多重利好支撑丰收预期
当前,西藏自治区各地正抢抓晴好天气,积极推进粮食秋收工作,整体进度与去年持平,生产态势平稳有序。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最新调度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拉萨市已完成秋收36.03万亩,占当地播种面积的81.70%;日喀则市完成秋收66.88万亩,占其播种面积的66.60%。随着后续天气持续利好,秋收进度将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结合气象条件与作物长势,通过“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项产量因素的分析研判,确认今年全区粮食作物的这三项因素均较2024年略有增加。若后期无重大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将再迎丰收,为全年农业丰产、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这一丰收预期源于多重因素的协同发力。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陈以生介绍,在气象条件方面,去冬今春冬麦区水热匹配度高,平均气温偏高、降水正常,保障了冬小麦的安全越冬与返青;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主要农区气温适宜、降水偏多,为冬小麦拔节孕穗、春青稞出苗分蘖提供了充足的水热支撑。此外,播种面积的增加直接注入了增产动力。今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1.65万亩(其中青稞增加5.53万亩),按平均亩产测算,预计可带动粮食增产0.4万吨、青稞增产2万吨。
“单产提升行动也进一步深化发力,全区持续推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压实党政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地,集成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建设示范田以辐射带动种植水平提升,落实政策补助以激发农户积极性,整合服务力量保障生产流程顺畅,并做好防灾减灾预案,多维度推动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进一步释放增产潜力。”陈以生说。
布局农业发展
为秋收及长远增收谋篇
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为应对下一年度秋收工作及农业长期发展需求,该厅已制定一系列规划战略,旨在提升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牧民增收,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陈以生表示,目前,秋收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将“三秋”工作列为首要任务,围绕“收、种、管”明确分工,统筹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及技术资源,指导各地有序开展收获、秋灌、秋翻、秋种及冬季管理;同时,依据区域与作物成熟期精准制定抢收计划,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实现应收尽收。
今明两年是谋划“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关键期。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紧扣党中央及自治区部署,将农牧民收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提前布局“十五五”增收工作。“我们一方面将谋划可落地、支撑力强的重大工程项目;另一方面整合优化现有存量政策,必要时创设增量政策,同步研究2026年及‘十五五’增收措施,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徐超说。除此之外,科技赋能是农业创新发展的核心。西藏依托自治区农科院、西藏农牧大学,试点建设14个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推进青稞、牦牛、牧草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点,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控等方面成效显著;围绕“稳粮、兴牧、强特色”目标,持续开展农牧业科技下乡包保工作,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提供点对点服务,将先进技术推广至田间地头,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这些举措将保障下年度秋收顺利进行,更夯实农业长期发展、农牧民增收及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未来西藏农业有望在科技与政策双轮驱动下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胡剑武表示。(文/记者 次吉 谭瑞华 图/记者 桑旦欧珠)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