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9月23日至26日,西藏日报社派驻那曲市安多县扎仁镇麦龙村、欧赤村驻村工作队,组织10名村民代表走进拉萨市开展“逛新城 谈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亲身感受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的沧桑巨变。
图为9月23日,西藏日报社驻村工作队组织那曲市安多县扎仁镇麦龙村、欧赤村村民代表乘坐火车抵达拉萨。 西藏日报社记者 贾丹 摄
秋风送爽,青稞飘香。从高原新城的现代化建筑到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从繁荣的商圈到智慧化的奶业生产设施,在拉萨,村民代表用脚步丈量发展成果,用双眼见证幸福生活,通过“沉浸式参观+互动式宣讲+体验式交流”,切身感受拉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族团结、民生改善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发建设美丽家乡的内生动力。
图为9月24日,西藏日报社驻村工作队组织那曲市安多县扎仁镇麦龙村、欧赤村村民代表参观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 西藏日报社记者 贾丹 摄
参观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坚定信念跟党走
9月24日上午,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村民代表以历史时间为轴,通过文物、图片、影像等形式,回顾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性巨变;深刻认识到西藏的民主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为寻求翻身解放、实现社会发展而推动的一场壮举,是西藏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图为9月24日,西藏日报社驻村工作队组织那曲市安多县扎仁镇麦龙村、欧赤村村民代表参观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 西藏日报社记者 贾丹 摄
麦龙村党支部书记多才激动地说:“通过参观,我身临其境感受到西藏百万农奴解放这段伟大历程,深刻领会到西藏民主改革的重大意义,这是一堂生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
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实物无声诉说着过往,先进的多媒体数字技术,更加生动直观地将那段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通过与历史对话,村民代表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提升了幸福感和获得感,深刻体会到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意识。
走进谭冠三纪念园:让老西藏精神代代相传
深情缅怀先辈功业,矢志赓续红色血脉。9月25日下午,村民代表来到谭冠三纪念园参观学习。
苍松屹立,翠柏森森,秋日的谭冠三纪念园庄严肃穆。大家整齐肃立,满怀崇敬之情向谭冠三将军墓鞠躬行礼,村民代表向墓碑敬献哈达,寄托对谭冠三将军的哀思。
随后,大家集体参观了谭冠三纪念园陈列室,瞻仰谭冠三将军雕像,详细了解谭冠三将军生平事迹,深切追忆革命先辈进军西藏、解放西藏、保卫西藏、建设西藏的光辉历史,深刻感悟继承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
图为村民代表参观谭冠三陈列室。 西藏日报社记者 赵瑞阳 摄
图为村民代表瞻仰谭冠三将军雕像。 西藏日报社记者 赵瑞阳 摄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富有历史气息的实物展示着谭冠三将军进藏、建藏的峥嵘岁月。“谭冠三将军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中那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更有代代传承的老西藏精神。从这些老照片和实物中,我对老西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共产党。欧赤村党员干部将弘扬老西藏精神,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欧赤村党支部书记扎西顿珠说道。
漫步罗布林卡:邂逅自然与人文之美
罗布林卡是藏式园林的杰出代表。9月24日下午,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村民代表自由选择漫步路线。有人在湖边静坐,沉醉于湖光山色;有人在林间小道漫步闲谈,享受悠闲时光。活动期间,工作人员还贴心安排了茶歇,为大家提供甜茶、矿泉水等饮品。
在罗布林卡,村民代表不仅欣赏到藏式园林独特的建筑美学,还深入了解园内的古树名木、花卉植被、保护动物等情况,体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纷纷用镜头记录下心中的“最美景色”。
林荫树影间,工作人员与村民代表围坐畅谈。大家忆往昔,感慨旧西藏的黑暗;看今朝,感恩新时代西藏的发展巨变。欧赤村监督委员白白兴奋地说:“拉萨高楼林立,十分现代,这是我第一次来罗布林卡,今天特别开心,看到了好多没见过的动物,我都拍了下来,回去给孙子看,能够生活在幸福西藏我感到很自豪。”
产业园里学经验:振兴乡村拓新途
9月25日上午,村民代表来到拉萨市城关区净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了解饲草种植业、奶牛养殖业和奶制品销售业发展情况,参观学习奶产业链生产全过程。
图为村民代表观看拉萨市城关区净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宣传片。 西藏日报社记者 赵瑞阳 摄
“我们这里有液态奶加工生产线3条,生产纯牛奶、酸奶、高端常温奶等产品,主要在拉萨等地销售,严把产品质量关,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奶’。”拉萨市城关区净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兰花介绍说。
图为村民代表参观智昭牧场。 西藏日报社记者 赵瑞阳 摄
在智昭净土健康产业园区,村民代表先后参观了奶牛养殖基地、净土乳业工厂和矿泉水生产公司,了解了城关区净土产业开发建设、完善服务措施、加速产业发展等情况,对农牧业发展前景有了更加具体、真实的掌握。
图为村民代表参观拉萨市城关区智昭农业科普示范园。西藏日报社记者 赵瑞阳 摄
“智昭牧场形成了以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与我们藏北牧区以家庭为单位的牧业生产完全不同,这里的奶牛养殖场实现了标准化管理,奶牛品种结构也合理。”麦龙村党支部书记多才表示,麦龙村目前正在发展草原度假村项目,在人员标准化管理、制度规范化等方面有借鉴意义。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通过对比学习,查短板、补弱项,学经验、明思路,切实取得了“带着问题出去,受到启发回来”的效果。
上好民族团结课:在实践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此次参观学习还专门邀请了拉萨市委党校副教授公保才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民族团结”为题,向村民代表进行授课。课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与意义、基层如何加强民族团结、牧民群众的行动倡议等方面,共同探讨如何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乡村扎根绽放。
图为拉萨市委党校教师公保才旦为村民代表授课。 西藏日报社记者 赵瑞阳 摄
麦龙村监督委员其布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却有着同一个信念,那就是维护民族团结。听了这堂课后,我对民族团结政策有了更深的认识。回到村里,我会认真向身边群众宣传讲解,扎根基层办实事,在实践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为村民代表与西藏日报社驻村工作队员在青川藏公路通车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西藏日报社记者 赵瑞阳 摄
活动接近尾声,村民代表们在青川藏公路通车纪念碑下集体重温入党誓词。新中国成立之初,十多万建设者团结奋斗,修筑了川藏、青藏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也铸就了不朽的“两路”精神。村民代表向在修路过程中奉献青春、生命的先烈默哀,并在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大家庄严肃立,宣誓铿锵有力,庄严的宣誓仪式让在场的党员干部再一次接受思想“洗礼”。
此次“逛新城 谈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不仅是一趟“看发展”的旅程,更是一堂生动的“感党恩”教育课。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村民代表们深刻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创造“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大家表示,回去后要把此次拉萨之行的所见所闻分享给乡亲们,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生动实践传递到藏北牧区深处,凝聚起“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的广泛共识,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记者赵瑞阳 贾丹 德吉卓嘎 扎西卓玛 格桑央珍 旺堆)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