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经济林成引擎

昌都市察雅县走出生态经济双赢路

2025年10月14日 16:3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记者 芮怡星
分享到:

澜沧江畔郁郁葱葱的经济林。

经济林带成熟的苹果。 图由察雅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曾经,察雅县90%的水果依赖外地输入;如今,察雅县已成功实现从‘水果输入大县’到‘水果产出强县’的华丽转身。”近年来,察雅县始终锚定“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将经济林产业作为撬动县域绿色发展的重要支点。从澜沧江畔的荒山荒坡到麦曲河谷的连片果园,从单一作物种植到“生态+经济”融合发展,察雅县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为西藏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

金秋经济林结硕果

农民田间地头采摘忙

每年的9月至10月,是察雅县最热闹的时节。此时的澜沧江峡谷地带,漫山遍野的苹果已经成熟。苹果园里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苹果挂满枝头,色泽鲜亮诱人,微风拂过,清甜的果香弥漫在空气里,沁人心脾,整个察雅县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在察雅县卡贡乡的苹果园里,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扑面而来。不少村民正忙着采收,他们穿梭在果林之间,动作娴熟又充满干劲,筐子装得满满当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幸福笑容,话语间满是对丰收的满足与期盼。

“今年降雨量多,挂果率特别高!”卡贡乡村帮村村委会主任登增一边忙着摘苹果,一边分享丰收的喜悦。今年58岁的登增,家里种了4亩苹果树。他笑着算了一笔账:“按照每斤5元的市场价,我家4亩苹果年产量能达一万多斤,单靠苹果收入就有5万多元!”这笔收入,对于曾经以传统种植为主的登增一家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以前种青稞、土豆,一年忙到头也就够温饱,现在种苹果,不仅收入高了,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了!”登增的话语里,满是对生活的满意。

察雅苹果之所以能赢得市场青睐,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在产业发展上的精心培育。近年来,察雅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经济林业之一的苹果种植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从品种、技术、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发力,推动苹果产业不断升级。

据悉,截至目前,察雅县苹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品质持续提升,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形成了沿澜沧江河谷带状分布的苹果经济产业带。察雅苹果不仅在西藏本地销售,还远销四川部分地区,成为当地的“拳头产品”。游客李女士慕名而来:“早都听说察雅的苹果很好吃,这次特意过来买,果然名不虚传!口感特别好,清甜多汁,回去一定要给亲戚朋友推荐!”

察雅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尹久泽介绍,自2015年以来,察雅县在迪嘎纳山、德日那山、澜沧江沿线3个片区打造了11985亩经济林。如今,在种植基地里,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梨树、杏树等81万余株树木错落生长,昔日的荒山荒坡如今绿意盎然。

独特的自然资源赋能

察雅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察雅县的经济林产业能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首先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该县地处澜沧江高山峡谷地带,年平均最高气温不超过20℃,整体气候温和,且雨季降水集中,水热同季,这种气候条件对苹果树等经济林木的生长十分有利。同时,察雅县拥有“净土、净空、净水”的优质自然环境,土壤、空气和水源的纯净度极高,为发展绿色、有机种植产业提供了不可复制的自然基础。

尤其在烟多镇、卡贡乡等区域,平均3500米的高海拔形成了独特的“强日照、大温差”气候。白天,充足的阳光让苹果树“铆足劲”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大量糖分与营养物质;夜晚,急剧下降的温度抑制了果实的呼吸作用,减少了养分消耗。一增一减,让察雅苹果的糖分积累充足,口感也更为香甜松脆。当地村民常说:“咱们的苹果,每一口都是阳光的味道。”

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在察雅县的山林间随处可见。在察雅县经济林产业发展过程中,该县创新探索出“政府+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向奔赴。

为守护这片“绿色”,自2015年以来,察雅县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累计开展巡护活动4.7万余次,如今全县绿化率已达40.49%。在澜沧江畔,过去裸露的荒山荒坡、弃耕地上,如今满是挺拔的树木,不仅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更构筑起坚实的生态屏障。

而经济林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让群众的收入节节攀升。据统计,经济林的实施及日常管护,累计带动236户居民就业,惠及708人,共实现增收213.28万元,户均年收入增长9000余元。曾经“靠天吃饭”的村民,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经济林真正成了群众眼中的“摇钱树”。

察雅县还巧妙地将种植业与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相结合。吉塘镇通过“公司+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打造了藏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在这里,种植、养殖、观光形成一条完整的生态链。游客既能漫步果园体验采摘乐趣,又能品尝新鲜的农产品,乡村旅游的兴起,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的察雅县,正朝着“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两季飘香”的目标稳步迈进。

补齐短板强化产业

察雅规划出发展新蓝图

尽管察雅县经济林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境与瓶颈,这些问题也成为制约产业进一步壮大的“拦路虎”。

尹久泽介绍道:“首先是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由于察雅县地处高原,难以吸引外地专业技术人才长期扎根,本地农民在面对复杂的病虫害、品种改良等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其次,市场销售渠道狭窄,目前,察雅县的经济林产品,尤其是苹果、干杏等,主要销售范围集中在西藏本地及四川部分地区,未能充分打开全国市场。另外,资金投入相对不足也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发展,经济林产业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引进、产业链延伸等方面。”

面对挑战,察雅县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清晰的下一步发展计划,以更有力的举措推动经济林产业再上新台阶。

尹久泽表示,在技术层面,察雅县将重点加强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农业院校、科研机构的专业技术人才前来挂职、指导,定期邀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高效栽培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现场解决种植户遇到的技术难题。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从本地种植户中选拔有潜力、有意愿的村民,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本地技术骨干,让技术真正扎根基层。

察雅县还计划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线上,将搭建“察雅农品”电商旗舰店,提升“察雅农品”的品牌知名度;线下,将加强与重庆、成都等大城市商贸公司的合作,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计划在五年内将销售网络覆盖至全国主要城市。

在资金投入与产业链延伸方面,察雅县将采取“政府+社会资本”双轮驱动的模式。积极申请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重点用于完善果园灌溉系统、建设冷链物流基地,降低水果运输损耗。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经济林产业发展,尤其是在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加快推进苹果醋加工厂、干果加工厂等项目建设,提高产业附加值。


责任编辑:央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