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幸福满高原

—我区“十四五”民生改善全景图

2025年10月17日 07:0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嘎娃白玛
分享到:

开栏的话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决战决胜时刻,彰显思想境界,照见使命担当。

这五年,全区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持之以恒抓好“四件大事”落实,推动雪域高原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从珠峰脚下到狮泉河畔,从雅江谷地到羌塘草原,高原处处都有新气象、新作为、新变化。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意义重大。在这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刚刚庆祝完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正以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争当贯彻落实的行动派、实干家,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阔步前行。

本报今起推出“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决胜‘十四五’·西藏答卷”专栏,报道我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记录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温暖变迁,展现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真抓实干的精气神,凝聚起“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的磅礴力量。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从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到社保体系不断健全,再到住房保障持续完善,桩桩件件民生实事,既是民心所盼,更是发展之要。

“十四五”以来,我区始终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作党委政府的大事来抓,用实打实的投入换看得见的变化,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教育提质: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以前学校条件差,课外活动少。现在开设了计算机编程、3D建模等兴趣班,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学习动力更足啦!”那曲市聂荣县中学学生次仁央宗说。

次仁央宗感受到的变化其来有自:“十四五”以来,我区聚焦基础教育提质增效,从资源投入、师资建设、改革创新等多维度发力,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进更多高原家庭。期间,全区基础教育领域累计实施项目1200余个,落实投资120亿元,增加学位7.6万余个,32个县(区)顺利通过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评估认定。

——教育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十四五”期间,连续4次提高“三包”经费标准,教育“三包”年生均经费标准达5700元(含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000元),落实资金156.8亿元,惠及学生355.2万人;15年公费教育全面普及,农牧区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持续推进,从经费补贴到生活关怀,全方位保障让高原学子求学更安心。

——师资建设是教育提质的核心支撑。“十四五”以来,全区通过公招、师范生就业等渠道补充教师1.05万人,重点向高海拔艰苦边远地区学校和乡村学校倾斜;推进5733名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跨校交流轮岗;投入3.02亿元培训教师16.27万人次,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持续提升。

——改革创新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抓手。“十四五”以来,我区全力推进数字教育建设,如今,全区所有县(区)实现教育专网全覆盖,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终端教室覆盖率达100%,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全区中小学教师认证率达99.68%,中小学师生平台访问量突破2.56亿次,居全国第8位。针对边境县、偏远地区学校创新实施“21+21”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21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结对帮扶21所边境县学校,近1500件优质教学资源上线共享。

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我区基础教育发展成效显著。2024年,全区学前教育普惠率达100%、毛入园率达91.33%;全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86%,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安置率超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升至91.56%。越来越多的高原学子借着优质教育的东风开阔眼界、增长本领,为西藏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社会保障:

从“保基本”到“全覆盖”

“每月的养老金都会按时到账,还有高龄补贴,看病住院能报销,生活一点不用愁。”拉萨市城关区策门林社区的贡布次仁老人,道出了我区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给群众带来的踏实感。

“十四五”以来,我区持续健全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让社保“安全感”惠及更多高原群众。五年来,我区城镇职工养老金水平累计调增17.53%,年均增长幅度超3.5%;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2020年的185元提高到2025年的295元,稳步上涨的“养老钱”,稳稳撑起老年群众的生活底气。

同时,社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8月底,全区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380.63万人次,较“十三五”末增长32.26%。从企业职工到灵活就业者,从城镇居民到农牧民群众,越来越多的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保障福利。

社保服务不断优化,让保障更贴民心。“以前转养老保险得跑好几个地方,现在在手机上点一点,很快就能办好,太方便了!”在拉萨工作的四川籍群众程华,前不久通过“掌上12333”APP,顺利办理了养老保险跨省转移接续。

如今,我区基本养老保险跨省转移接续实现全流程线上化,办理时间从45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为了让群众“少跑腿”,我区深化社银合作,联合金融机构打造社保业务就近办“15分钟服务圈”,将社会保险参保登记、个人权益记录查询等高频业务延伸到银行网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等优质服务。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差异,在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上,我区始终坚持“线上为主、线下兜底”,保留临柜办理、上门服务等线下方式,既确保认证工作的规范有序,又让老年人、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感受到“被看见”的温暖。

住房保障: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过去传统木房漏雨漏风,如今新房里每人都有独立卧室,水冲式卫生间、封闭式厨房一应俱全。”林芝市朗县仲达镇拉丁雪村村民强巴旦增家的变化,正是我区住房保障工作成效的生动印证。

为了让更多农牧民住上“安心房”,我区依托全国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统,对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实施“动态监测、即时改造”机制,常态化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监测覆盖率达100%。严格落实“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坚决守住因住房安全导致的返贫致贫风险。“十四五”期间,共落实危房改造中央补助资金10.34亿元,完成危房改造2.48万户、抗震改造1.26万户。

城镇住房难题得到有效缓解。“十四五”以来,中央和自治区累计投入资金53.8亿元,建成周转房1.1万余套,新建公租房1万余套,新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1775套,完成棚户区改造2.8万余户,为2.94万户家庭发放租赁补贴1亿余元。

如今,城镇保障房已覆盖全区所有市地、县乡,基本实现城镇低保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基本公共服务行业困难职工,以及新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有效缓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难题。同步推进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完善水、电、路等设施,让保障房不仅“能住”,更“好住”。

从校园里的琅琅书声,到社保服务的贴心便捷,再到新居里的生活暖意,“十四五”以来,我区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将民生福祉融入发展的每一步。如今的雪域高原,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群众生活品质稳步提升,这些浸润在日常里的幸福,不仅温暖了千家万户,更转化为推动高原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的强大动能。

责任编辑:格桑卓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