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堆龙德庆区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内,人们或漫步,或健身,脸上洋溢着惬意笑容。几年前,这片占地1.7万余平方米的生态空间,还是提案上的一行文字、一个梦想。
“提案不是写在纸上的文章,而是刻在大地上的足迹。”堆龙德庆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洛桑强巴如是说。这位在政协工作岗位耕耘十年的“老政协”,用实干与担当,推动一份份提案变为惠及千家万户的实景图。
2016年,洛桑强巴刚上任政协主席时,也曾经历过“提案自说自话、办理自弹自唱”的困惑。“那时会在意提案是否被评为优秀,协商会是否得到领导肯定。”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关注点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我更关注建议是否能落地,群众是否受益。”
2020年,针对堆龙德庆区小学门口人车混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堆龙德庆区政协提出了“建设人行天桥”的提案。在堆龙德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人行天桥很快建成。“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在天桥上安全奔跑,我更加坚信提案工作的价值。”洛桑强巴说。
从桑木村困扰多年的排水难题得到解决,到基层协商议事会上百姓绽放的笑颜;从投入2000余万元的下水道工程,到总投资3.7亿余元的城市公园项目……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提案办复率100%、年度办结率超85%、群众满意率超98%的优异成绩单。
为了打通履职“最后一公里”,2016年,刚上任的洛桑强巴用两周时间跑遍6个乡镇。在德庆乡调研时,边巴委员的一番话让他印象深刻:“想反映村里灌溉困难的问题,可到堆龙德庆区政协得跑几十公里,平时想找其他委员商量商量,却连个固定场所都没有。”调研发现,乡政府办公楼里没有与政协相关的阵地,群众想找委员反映诉求根本不知道找谁、去哪找。“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基层政协的‘腿’太短了,委员下沉没阵地,政协履职在乡镇缺少支撑。”洛桑强巴说。
于是,他在拉萨市率先创建乡镇“政协委员之家”,配齐联络员,建立联系指导制度。东嘎街道的“周二早茶议事会”、马镇的“我是政协委员,有事请找我”等基层协商品牌随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政协委员们下沉到社区村庄,与群众围坐一起,在袅袅茶香中、在坦诚交流中,零距离倾听诉求,实打实解决问题,将协商民主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神经末梢。
委员强,则政协强。为了打造一支“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委员队伍,他创新推出了“五个一”学习培训载体:一场专题讲座传经送宝、一堂书记党课凝心铸魂、一次考察学习开阔视野、一次主题活动深化认同、一场交流汇报碰撞思想。
十年来,14批次、1120人次的委员培训,4次远赴成都大学的专题研修,7批次奔赴北京、浙江等10余个省市20个县区的考察学习……这些数字背后,是洛桑强巴提升委员履职能力的坚定决心。一份份沉甸甸的考察报告,不仅带来了内地基层治理、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更将诸多“他山之石”转化为助推堆龙德庆区发展的具体实践。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