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高原工匠”黄维明:用坚守与创新守护民航安全

2025年10月21日 08:2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_西藏商报    记者 张雪芳
分享到:

黄维明正在工作中。图由西藏航空提供

“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航空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航空事业发展的支柱。”西藏航空有限公司飞机维修部维修控制分部副经理、高级工程师黄维明说,作为一名民航维修人,责任重于泰山,必须用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执行好每一个航班的检查,每一次故障排除,每一次部件拆装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心转化为每个航班安全起飞的坚定行动力。

25年来,黄维明始终坚守在一线飞机维修现场,凭借自身精湛的业务技能,成功排除多起空客机型疑难重复性故障,为飞机的安全飞行保驾护航。他主持的西藏自治区科技项目《高高原发动机运行管理研究》项目,成功攻克了高原发动机启动困难这一难题,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为高原过夜奠定了基础。这位从普通技术员工逐步成长为“高原工匠”的杰出典范,凭借着高度的责任感、专注的精神和不懈地创新,生动诠释着大国工匠精神的真谛。

全国200人

在西藏工作的他榜上有名

今年9月底,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印发《关于认定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的通知》。根据《工匠人才培育实施办法》,通过各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工匠五力”提升培训、全面综合考评,共计200人被认定为大国工匠人才。其中,黄维明成功入选,成为西藏、民航维修行业的骄傲。

“作为西藏、民航维修行业的代表,我很荣幸获得大国工匠人才殊荣。此时,我感觉身上的责任和压力更大了。”获得荣誉后,黄维明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以前,他更多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而现在,他意识到自己应该调整工作思路,带领团队共同进步,把事情做得更加出色。

2024年7月31日,黄维明劳模工匠和职工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西藏航空党委专职副书记、工会主席崔剑炜表示,该工作室的成立是为了弘扬工匠精神、加快培育高技能人才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藏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黄维明表示,工作室的成立,为自己和西藏航空有限公司搭建了一个规范的创新创效平台,有助于弘扬引领创新创效文化,让创新创效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出更加浓郁的挖掘“问题”的氛围。目前,工作室在管理的项目有31项,全部围绕西藏航空机务系统亟待解决的生产难题展开。其中,已经结题的8项,反馈效果良好。同时,工作室正在申报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2026年度自治区科技计划高原交通专项中的“高原航空运行智能感知与适航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验证”项目。该项目是区科学技术厅、区发展改革委首次发布的针对民航的专项科技项目。

“工作室的成立,不仅仅是要求我个人出成绩,而是要把这个平台打造好,让团队出更多的成绩。”黄维明深知,自己获得大国工匠人才殊荣的背后,离不开党和国家对于产业工人的关心,也离不开中华全国总工会和西藏自治区总工会的支持。因此,他不仅要做党中央对西藏关怀的政策、对产业工人关心政策的宣讲员,更要成为民航维修后来从业人员的引路人。

谈起带徒弟这件事,黄维明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他更看重的是在民航业的品格铸造,诚信、敬畏、专注、责任心等品格尤为重要,其次是思维方法以及应用。他举例说:“比如底线红线思维方法的应用。我们在故障决策上就需要这种思维,遇到一个故障,首先需要判读这个故障是否致命,然后再决定后续怎么处置,是扣下飞机排故还是继续运行,只有具备这种思维,才能够确保飞机的安全运行。”

25载坚守

见证西藏民航发展

西藏由于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高海拔),长期以来,民航客机在拉萨过夜后,次日启动困难,严重影响航班正常运行。这也导致拉萨无过夜和早上出港的航班,给西藏人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012年,西藏航空作为区内企业,面临着这一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藏航空成立了科研攻关项目组,黄维明非常荣幸地成为该项目组的主要成员。他带领团队和厂家一起,利用三个冬季的时间,从每年11月底到过年前蹲守拉萨,收集了近万份数据。同时,他们研究发动机的供油曲线,调整供油方式10多次,最终找到了CFM56-5B型发动机高原冬季下最佳的供油曲线,成功解决了冬季高原启动不成功的难题,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这一成果确保飞机在拉萨过夜后的首次启动成功,为民航飞机能够在高原过夜奠定了基础,结束了拉萨无始发民航客机出港的历史,让最早的拉萨出港航班从原来每日的早上10时提前到早上7时,让雪域高原人民能够和其他省市的人民一样,实现了当日来回全国任何城市的梦想。

“在突破这个难题时,专家团队首先溯源问题,拆解发动机启动环节,分析高高原(海拔高、低温、缺氧)对燃油、点火、压气机的影响,再进行技术攻坚。我们多次在高原机场收集真实数据,进行上万次测试,记录关键参数变化,最后创新突破。在硬件改进有限的情况下,发现原有控制软件的高原适配性不足,决定从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软件算法入手,开发高高原专属控制策略。”黄维明回忆道。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专家团队始终抱着一定要结束中国最后一个省会城市不能夜航的决心去攻坚。现在回想起来,这个任务是历史性的,是无比荣耀的事。

另外,黄维明还分享了一个机缘巧合的故事——“一滴油的故事”。2022年的一天,西藏航空一架执行高原航线的飞机左发包皮上发现有一滴滑油。当时,这架飞机已经完成相关工作,可以正常执行航班,但黄维明还是不放心。考虑到这架飞机执行的是高原航线,滑油渗漏后果很严重,他要求再增加一次高功率试车。结果意外发现另外一台发动机滑油渗漏严重,该渗漏可能直接造成该发动机空中停车的恶性不安全事件。发现问题后,这次不安全事件被消灭在起飞前。

“这次事件虽然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但是我现在回想,这次偶然也是我多年秉持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努力的必然吧。”黄维明感慨地说,“民航维修工作具备其专业性和高危后果性,所以我觉得做任何事需要敬畏,责任感和坚持是最重要的。身上的责任是我身为民航维修人的担当,而坚持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持续付出,我觉得只要时间足够,一定会有收获。”

传承匠心

以经验照亮前行路

自1999年大学毕业后,黄维明一直专注于从事民航飞机维修工作,至今已有25年。他主要负责机队生产运行控制、故障处置及放行决策、维修任务计划实施等工作。当他获得大国工匠人才荣誉时,全家人非常高兴,并以此为荣。

“我的爱人也是一位民航人,她知道民航维修行业的特点和压力,半夜三更经常会接到工作电话,从来没有抱怨过,而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的工作。”黄维明说,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妻子专门把她的父母接到身边,帮助照顾两个儿子,让自己有更加坚实的底气去面对工作上的困难,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5岁的小儿子看到我的大国工匠绶带,嚷着要向爸爸学习,以后要成为大国工匠,我无形中成为了孩子的榜样。”黄维明笑着说,不过,家里人一致认为,大国工匠人才荣誉应该作为家庭新的起点,将这种荣誉化为继续工作学习努力的动力,争取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黄维明表示,民航是一个对于安全要求极尽苛刻的行业,为此,需要有一些具体的实践要求来引领行业的氛围,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中的核心正好和其有很强的一致性。比如,劳动精神中的“诚实劳动”内核,在民航领域对应的就是诚信文化;劳模精神中的“甘于奉献”内核,民航飞机维修工作是特别辛劳的职业,长期深夜户外工作,西藏自然环境恶劣,如果一个人没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引领,那么他在这个行业根本不可能长期坚守,又何谈守护安全呢?

作为一名大国工匠,黄维明认为传承力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和责任。在民航维修领域,除开严格按照手册执行以外,经验也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目前,黄维明编制了关于两种在飞主流机型的《航线维修工作规范》、《航线维修任务风险提示单》、《常见维护手册解读指南》等5本经验类的读本,汇集了他在民航维修领域里20多年的检查经验、风险防控经验,以便于指导维修人员更加全面地识别工作中的风险。最近,他又系统性解读和分析局方对民航维修的各类要求在航司中落实上的难点,编著了《聚烛成明——民航飞机故障处置问对》书籍,创造性地为航司提供了故障管理上决策分散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交付出版,希望后续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黄维明,这位高高原上的“大国工匠”,用25年的坚守与创新,在民航维修领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他的故事,不仅是对大国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对每一位奋斗者的激励与鼓舞。在他的引领下,相信会有更多的民航维修人传承匠心,为民航事业的安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罗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