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那曲市安多县人民法院创新机制破解执行难

​— 羌塘草原上的协执员

2025年10月27日 08:4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叮!”那曲市安多县协执员索某手机铃声响起,安多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次仁罗布需要协助的协查任务来了,索某第一时间“一键接单”。

10月中旬,又一桩执行案件在海拔4800米的高原牧场上,开启通往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大家纷纷在问,什么是“基层协执员”?

这一切,还要从安多县的地理环境说起。

安多县位于那曲市北部,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在超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执行法官下乡执行,动辄驱车上百公里。“人难找、财产难寻、文书难送”是横亘在司法正义与群众权益之间的一道现实难题。

近年来,安多县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切实解决执行难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整合乡镇政法委员、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力量,多方聚力、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机制,组建起一支“人熟、地熟、事熟”的基层协执员队伍。

他们既是法院的“千里眼”“顺风耳”,也是群众身边的“法律明白人”。

那么,这支队伍如何练就协助执行工作的本领呢?

安多县人民法院定期组织开展执行程序、沟通技巧、信息化操作等专题培训和座谈,助力协执员从“门外汉”成为“内行人”。法官通过电话“发单”,协执员实现“在线接单”,任务即刻传达、反馈即可获得,告别“法官困在路上、案卷锁在柜中”的低效局面。此外,通过年度表彰、选树典型等方式,激发协执员工作干劲。

今年7月,发生了一起案例。为规避执行,被执行人达某带着26头牦牛躲进夏季牧场,不接电话、不见法官,抵触情绪强烈。协执员布某找到达某,没有一上来就生硬地搬出法条施压,而是凭借邻里乡亲的优势,先拉家常、通情理,耐心倾听达某的真实想法和内心纠结,再用乡音土语释明法律规定和拒不履行的后果,逐步化解达某的疑虑和对立情绪。

通过牧区独有的温情传递,最终成功说服达某签署承诺书,主动还款,一场看似陷入僵局的案件在“家门口”得到圆满解决。

据了解,截至目前,安多县人民法院已“派单”50余次,成功查找被执行人310人次,调查财产线索380余条,在协执员协助下结案140余件,同比减少走村入户率约40%,节省车辆里程4万余公里。

数字背后,是机制带来的治理效能——响应提速,执行周期大幅缩减;成本降低,司法资源精准配置;柔性督促,自动履行显著提高;信任增强,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这一创新机制成为全区法院执行改革的一张亮丽名片。“我们不只是法院的协执员,更是牧民化解矛盾纠纷的连心桥”。索某如是说。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协同,从“办案子”到“治源头”,安多县人民法院正以“法院+基层”“执行+网格”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响应更快、覆盖更广、群众更满意的执行网络。

辽阔的羌塘草原上,一股高效的执行新风正劲吹不息。(记者 彭琦 见习记者 土旦仁青)

责任编辑:罗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