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工人在修剪蓝莓的枝叶。记者 巴桑旺姆 摄
十月的雅鲁藏布江畔,秋风裹挟着一股清香掠过扎囊县阿扎乡的田野。与周边开阔的河谷地貌不同,一片蓝白相间的现代化温室集群格外醒目——这里是西藏戈壁田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蓝莓种植基地。
走进温室,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一排排蓝莓整齐排列着,枝叶翠绿,长势喜人,工人正娴熟地修剪着蓝莓的枝叶。
“您看这棵已开花,说明需要调低温度,温度高了蓝莓容易开花,开花过快会影响果实收成。”基地技术员措姆向记者介绍,“我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蓝莓种植基地建成后,就来到这里。专业对口,工作稳定,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
该公司总经理杨阳说:“2024年7月,政府和我们企业各投了1000余万元改造设施,现在一期、二期的温室都用上智能控制系统,温度、湿度、光照全靠电脑精准调控。目前,已实现蓝莓种植7万余株,预计2025—2026年蓝莓销售收入将突破800万元。”
记者看到温室顶部的遮阳网正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开合度,侧壁的通风口有序运转。“有了先进技术设备,遇到恶劣的高原气候也不用慌。”一旁的措姆接过话茬,她指着控制柜上的显示屏说,“现在,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空气指标,雪山融水通过滴灌系统精准输送到每株蓝莓根部,水中的矿物质给蓝莓补充养分。看这个数据,目前土壤湿度保持在60%,完全符合蓝莓生长的最佳条件。”
在育苗区,一排排嫩绿的幼苗长势喜人。杨阳蹲下身,轻轻拨开幼苗周围的基质:“这些都是我们自主培育的辣椒种苗。我们现在还负责各种蔬菜的育苗,今年试种了辣椒幼苗,准备供乃东区的蔬菜大棚使用。这样不仅能满足自家基地需求,还能带动周边县的蔬菜大棚种植。”他透露,基地的“雪域圣果”品牌去年已获批绿色农产品,目前正在申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在蓝莓种植基地,我们坚持不用化肥、农药和生长激素,连授粉都靠高原特有的昆虫,就是要让消费者吃到最纯净的高原味道。”
正在修剪枝叶的工人中,42岁的阿扎乡章达村村民拉姆脸上洋溢着笑容。“我家在附近,以前靠种青稞、油菜,一年收入也就几千元。如今在基地务工不但能顾上家里的农活,还能学到种植技术,一年下来能挣4万多元。”拉姆边整理着枝叶边说,“刚开始来的时候啥都不会,技术员手把手教我们怎么识别成熟果实、怎么修剪枝叶,现在我也是‘半个专家’。”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