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萨南北山:植观四季》微视频
第一集《春·醒山启序》
第二集《夏·山灵盛野》
自上线以来
在屏幕间掀起了一场
跨越山海的生态共鸣
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金秋鎏金
硕果盈枝
第三集《秋·染林实归》
今日温情启幕
这一次,让我们再度携手植物科普网络博主“路哥在西藏”,踏入拉萨南北山的秋日秘境,去见证一场关于时光、色彩与丰收的诗意对话。

路哥在西藏:
植物科普网络博主
2021年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启动。整整5个金色的秋天,南北山从昔日的荒山到如今的树木成林,景色宜人。这不知不觉的变化,它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又是谁用无悔的奉献坚守在每一个日日夜夜。这个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属于南北山的华丽转身。

路哥在西藏:
植物科普网络博主
从南山走到了北山,彩色的南北山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不夸张的说,站在哪里其实并不重要,只要有彩色的树叶,你往前一站按一下快门,瞬间觉得人生都丰富多彩了。我边走边想,这个世界本来就应该是五彩缤纷的,要是一直这么梦幻一直这么五彩斑斓的话,那该多好。


孙艳:
西藏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林木育种室副主任
树叶的变色,它是由气候、温度,还有阳光照射等条件一起决定的。在南北山绿化工程中我们考虑到了色彩搭配的问题,按照规划,尽量选择让彩色在秋天展现出来,这样有助于实现“秋有彩”的一个愿景,目前看到的是山杏,树叶是红色的,槐树是黄色的。


路哥在西藏:
植物科普网络博主
大自然真的好神奇!你看这边是一片非常丰富的绿色,眼前是一片红色,那边是一片黄色,黄色和黄色还不太一样,有深色和浅色。


孙艳:
西藏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林木育种室副主任
除了这些彩叶的树种,我们还选择了一些经济林木进行栽植培育。比如光核桃、国杏、中国沙棘等等的树种,在这么多的树种支撑下,才勾勒出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层林尽染的美丽画卷。


路哥在西藏:
植物科普网络博主
从布达拉宫向西坐公交车,下车往山上走我才知道,这里是离布达拉宫13公里外的东嘎社区,也是南北山绿化工程的一部分。这里是北山,树越走越密,我在林间小路上碰到了仁增。


组长仁增:
东嘎社区 二组组长
以前这里没有这么多树,是寸草不生的一个荒地,光秃秃的。2012年开始种树,那时我们到内地培训,人家带回来的都是衣服和好吃的,我就带一些树苗回来。


路哥在西藏:
植物科普网络博主
现在这里土壤这么湿润,已经变成了腐殖土了,土壤营养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组长仁增:
东嘎社区 二组组长
现在土质越来越好,种什么活什么,以前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换了好多土。

路哥在西藏:
植物科普网络博主
这边真的已经变成了一片森林,和我之前来拉萨的感觉完全不同。旁边这棵红色的树是什么树?


组长仁增:
东嘎社区 二组组长
这是内地的红叶李,树苗很小的时候种的,现在长这么高了。下面一大片是光核桃和山杏。这两天我们把桃子分给了老百姓,他们很高兴,种树的积极性也高了,当前我们还建成了游泳池、沙滩排球、足球场、篮球场,以后我们老百姓还会往旅游方面发展。


达珍:
东嘎社区 二组群众
去年我家三口人在南北山种树,一年共有9万4千多收入。 我现在特别幸福, 孩子的学费不用愁了, 可以买新衣服, 也可以吃各种各样的美食,各方面都不用担心 ,所以很幸福。


达娃:
管护员
我的工作是给南北山上的树浇水 ,我家三口人在这儿工作 ,一年共有13万多收入,为此我特别感谢政府。


路哥在西藏:
植物科普网络博主
如果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么南北山上的收获,在黄老师这边则是实实在在的数据。这些(气候变化)数据,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着南北山上的变化。

黄晓清: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气候中心副主任
尽管目前,我们对南北山绿化工程的观测时间比较短,但是所有的迹象还是表明植被在变好,生态也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路哥在西藏:
植物科普网络博主
那就是说数据才是证明问题的关键,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数据,也是我们最想看到的。

黄晓清: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气候中心副主任
我们的监测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一点。2022年拉萨市周边的相对湿度为39.1%,到了2024年已经增加到39.6%,含氧量的增加更加明显,与2022年相比,2024年的含氧量增加了1.3个百分点。


路哥在西藏:
植物科普网络博主
层林尽染的秋叶,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还有枝头累累的硕果,生态改善了,生活富裕了,都在诉说着这个季节独有的丰盈。最明显的是空气变得湿润了,呼吸都是清新与舒畅。拉萨正悄然变成一座越来越宜居的城市,真想就这样慵懒地沐浴在温暖的秋阳里,静静地等待冬天的到来。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