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让牧区老人幸福滋味更足

—当雄县创新推出“3+1+N”暖养模式

2025年10月31日 09:0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格桑伦珠
分享到:

图为当雄县民政服务站社工阿旺旦增(左)在当曲卡镇曲登社区为辖区失能老人监护人员进行居家照护技能培训。

图为当雄县羊八井镇民政服务站工作人员入户为特供分散户老人做基础生命体征检查。

今年,拉萨市当雄县民政和退役军人事务局聚焦高海拔牧区养老痛点,创新推出“3+1+N”暖养模式——以“政策保障、专业服务、物资支持”三维筑基,以“精准个案帮扶”破局解难,以“N方资源联动”汇聚合力,让牧区困境老人“暖乎乎、有尊严、有盼头”。

三维保障——

给老人一颗“定心丸”

“以前对养老补贴政策不是很了解,今天听了社工讲解才明白,党和政府一直记着我们!”在宁中乡曲才村“银龄守护计划”现场,75岁的拉巴攥着宣传册确认补贴申领流程。这是当雄县把“政策找人”做到日常的体现——全县8个乡镇民政服务站常态化开展“民政政策进万家”,社工手把手把养老、救助等“纸上福利”变成老人兜里实打实的“养老钱”。

今年7月,当雄县民政服务站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培训,高级评估师曲珍带着社工“唠嗑式”做鉴定,“拒评老人”也开了口,并笑着填完了表。

9月5日,乌玛塘乡社工曲尼旺姆提着棉被、糌粑等生活物资,走进82岁低保空巢老人卓玛家。曲尼旺姆铺完新棉被后,卓玛老人摩挲着被面说:“这被子真暖和,晚上再也不怕冻得睡不着了。”当天,7户困境家庭收到总价值超2000元的物资。曲珍介绍说:“我们是先摸底再下单,轻便棉被给空巢老人、护理包给失能老人,尽量把每份物资送对人,这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精准个案——

为老人撑起“保护伞”

2024年3月,宁中乡巴灵村村民卓嘎找到民政服务站社工阿旺旦增:“姑母曲宗双腿瘫痪快两年了,我每次出去放牧都很担心她没人管。”86岁的曲宗早年未育,与卓嘎相依为命,前年摔倒致双腿瘫痪卧床,卓嘎放牧时她只能独自在家。

阿旺旦增首次入户时,先帮曲宗老人调整姿势,再从“牦牛好不好养”“草场长势”聊起。他发现曲宗老人常望向窗外的牦牛群,便借此打开话匣子,用家常话题拉近距离,让老人感受到“我们是来帮忙的,不是来查情况的。”

摸清需求后,阿旺旦增制定了详细的服务方案:每周两次上门巡访,为曲宗测血压、检查皮肤,教卓嘎怎样给曲宗翻身按摩防褥疮;协助申请护理床、纸尿裤等物资,并现场演示使用方法;节日时带上哈达、酥油茶上门,陪老人聊天、给她读新闻。

“现在喂饭、擦身省力多了,姑母还会哼牧歌。”卓嘎欣慰地说。

阿旺旦增说:“精准帮扶得先把难处摸透——卓嘎缺的是照护技巧,曲宗缺的是陪伴和尊严。多花些时间了解、多跑几趟上门帮扶,让老人过得舒心,这才是‘保护伞’的真正意义。”

N方联动——

让暖意在草原流动

“这棉被轻便暖和,在帐篷里盖正合适!”今年7月,格达乡15位失能老人收到由北京新民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促进中心捐赠的护理棉被,次旦老人兴奋地向社工请教用法。这是当雄县民政服务站联合星光社工中心、北京新民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促进中心等,为老人链接物资、医疗、公益服务的成果。

9月12日,当曲卡镇民政服务站依托“致盲性眼病公益筛查·早期AI项目”,为23名兜底老人和血液病患者进行筛查。

78岁的次仁老人眼睛模糊多年,因“怕花钱、怕路远”一直硬扛。社工布琼搀他入座,俯身安抚:“阿爸,机器不碰眼,几分钟就好。”AI秒级给出结果——右眼轻度白内障,可手术。布琼当场手机挂号,锁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专家号。

“原来眼花也能治!”次仁反复道谢。

“N方联动关键是让爱心精准落地。”曲珍说,“选棉被时,我们与捐赠机构多次沟通,尽量选轻便保暖款;眼病筛查时,协调技术团队、医院,挨家挨户通知,确保有需求者都能参与。”截至目前,当雄县通过“3+1+N”模式,已服务困境老人200余人次,开展眼病筛查、物资发放等活动12场次,链接资源价值超5万元。

“高海拔地区的风是冷的,但老人的心不能冷。”曲珍说,“我们会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让政策更贴心、服务更专业、资源更精准,让每个牧区困境老人的晚年都有尊严、有温度。”


责任编辑:唐朕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