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羌塘高原腹地,有这样一群“孺子牛”——驻村干部。他们远离城市繁华,扎根牧场帐篷,将汗水洒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最前沿。他们奔走于泥泞转场路,为牧民解难题;俯身于振兴第一线,为发展谋出路。他们以真心换真情,成为乡亲们的“贴心人”。
今年五月,阿里地区改则县政协和县委巡察办的驻村队员带着家人的牵挂、亲友的祝福,踏上了驻村帮扶工作的新征程,成为改则县第十四批驻村工作队的一员,来到物玛乡根琼村。驻村伊始,他们既有初来乍到时的忐忑,更有投身驻村工作的满腔热忱。转眼半年过去了,回望来时路,他们迎战困难,收获了喜悦。
办好实事,群众开心
一次,驻村工作队队长拉巴普赤散步时发现根琼村党群服务中心东北角水井房的房门紧锁,心头纳闷,好好的水井怎么就锁起来不用呢?走着走着,又遇见了另一处水井房。他进门一看,发现设施设备齐全,但水龙头却不出水。
为此,他既欣喜又疑惑。喜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跟上了群众的需求;疑惑的是这么好的设施设备怎么没发挥作用。
第二天,拉巴普赤和队员们走访村干部了解详情,积极对接县直有关单位探究缘由,希望能够让设施设备运转起来,服务周边村民。
6月初,改则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前往根琼村调研。在这期间,驻村工作队主动反映项目有关情况,力争政策支持和帮助。为了让群众尽快吃上干净的水,他们加强沟通协调,抓实抓细水井和设备维护维修这一任务。
7月下旬,根琼村净化水配套项目得到维护,各项设备维修一新,驻村点及其方圆几公里的群众吃上了干净健康的安全水。看到汩汩清水从水龙头流出,群众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队员们也欣慰地笑了。
排忧解难,群众放心
根琼村净化水配套项目的管护,始终是一件徘徊在群众心头的难题。村干部告诉拉巴普赤,2024年夏季,净化水配套项目投入使用,解决了根琼村人畜饮水难题,也为根琼村发展养殖业奠定了基础。然而,冬季来临,气温骤降,净化水配套设备受冻受损,无法正常使用。老百姓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设备“撂挑子”。
如何保持设备安全运转过冬,保障项目发挥效能、服务群众,是摆在驻村队员面前的紧迫难题。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拉巴普赤提出,由驻村队员、村“两委”班子一道,深入项目点加强调查研究,多方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他们想出了以热传导方式对主要设备采取保暖措施的方法,最大限度保护设备正常运转。
办法是有了,资金从哪来?这又是一个问题。为此,他们多渠道向改则县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诉说困难,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资金最终得到落实,热传导项目也得以顺利实施。这个冬季,根琼村群众可以放心地用上干净水了。
加强团结,群众暖心
驻村点东门前有一块空地。看着这块空地,队员们仿佛看到了一片绿意盎然的菜园,他们想利用这块空闲的土地,为大家带来一份惊喜和收获。
说干就干。6月22日,他们怀着期待,与村干部一起,在这片从未耕作过的土地上,开始了试种土豆。时值夏天,但羌塘高原早晚依然寒冷,他们翻土、起垄、播种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在种植过程中,大家相互交流种植技巧和经验,确保土豆成活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个月后,这片涵养着驻村党员干部与群众团结协作、辛勤耕耘的土壤,迎来土豆丰收季。田垄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土豆被采挖而出,裹着清新泥土,色泽鲜亮。一瞬间,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每一颗土豆,都承载着共同的希望与努力。乡亲们尝到的、看到的,不仅仅是土豆的香甜,更是团结协作的力量。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