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国际传播的叙事创新和效能提升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 詹恂
当今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算法推荐重构了信息的生产、分发与接受机制,全球传播秩序正从“编辑逻辑”转向“算法逻辑”。在这样的背景下,讲好中国西藏故事,不再仅仅是文化传播的问题,更是认知构建与算法参与的问题。
所以,讲好西藏故事的首要任务,是要以主动建构叙事和精准传播的方式,实现从“被观看”“被讲述”到“被理解”。
认知是国际传播的起点,在西藏国际传播的实践中,通过意义建构重塑理解框架,从三个层面来实现跨文化传播。一是知识重构,以事实为基础的“语义重塑”;二是议题重塑,从回应式传播到主导式叙事;三是语态优化,实现话语的“国际化可译性”。
近年来,西藏国际传播在实现从“解释他者”到“理解他者”的转向,以及实现情感与文化层面共振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同时,西藏国际传播不局限于英语维度。不同语种的传播内容应根据文化心理差异,调整叙事风格与符号表达。
认知是理解的起点,共情是理解的深化。西藏国际传播的目标,不仅在于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西藏,更在于让世界“理解”并“感受”一个生动、多元、自信的西藏。西藏国际传播的实践表明,当我们能够在算法逻辑与人文逻辑之间找到平衡,在技术传播与情感连接之间实现融合,中国西藏故事将不再是“被解读的对象”,而是成为“共创的叙事”。
(首届西藏国际传播大会发言摘登)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