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从老有所乐到老有所为:“银发族”旦增的精彩人生

2025年11月24日 10:5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分享到:

旦增。

在我们的周围,常常能看到这样一群老人:他们虽已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步履轻快。岁月虽在他们脸上留下了痕迹,却丝毫未磨灭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如今,越来越多的“银发族”正以别样的姿态,书写着人生的新篇章。68岁的旦增便是其中一位代表,他居住在拉萨市城关区扎细街道尼卓林社区,退休后积极投身社区事务,担任社区双联户户长、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还踊跃参与社区老年大学活动,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智囊团”,生动诠释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深刻内涵。

热心公益

居民身边的“贴心人”

2013年,旦增从西藏拉萨国家粮食储备库光荣退休。他此前是一名搬运工,每日都忙碌于繁重的工作之中。退休后,他并未选择安享悠闲时光,而是毅然加入尼卓林社区的大家庭,开启了一段充满意义的公益之旅。

旦增性格开朗热情,脸上总是洋溢着温暖的笑容,这种亲和力使他迅速赢得了小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好感。当记者见到旦增时,他正忙着为小区一户居民解决太阳能热水器爆管的问题。“最近天气转冷,早晚温差大,小区里不少居民家的太阳能热水器都出现了爆管情况,楼顶漏水严重,得赶紧处理。”旦增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尼卓林社区工作人员普布次仁对旦增赞不绝口:“旦增退休后担任双联户户长,一干就是十多年。前年,他还凭借出色的表现被选为业主委员会成员,成了居民们的‘贴心人’。”

然而,初任双联户户长时,旦增也曾一头雾水。“刚开始,我根本不清楚户长是干啥的,也不知道具体要做哪些工作。”旦增回忆道。好在社区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指导他,让他逐渐明白了户长的职责所在。如今,无论是谁家厕所堵塞、停水停电,还是邻里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或是红白喜事,居民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旦增,向他寻求帮助。旦增总是尽自己所能去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也会积极联系社区,为居民排忧解难。

奔走协调

化解居民用电难题

除了日常的社区事务,旦增还积极为居民解决重大难题。前年,旦增所在的退休基地遭遇了一件棘手的事情。居民们发现,明明居住在小区,属于居民用电范畴,可小区物业却一直按照商业用电的标准收取电费,这让大家十分不满。

为了解决这一困扰居民已久的难题,旦增奔波于物业、电力、市场监管等部门之间,一次次地沟通协调,磨破了嘴皮,跑细了腿。他还积极组织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协商会议,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经过无数次的努力和坚持,小区居民终于迎来了好消息——用电性质从商业用电变更为居民用电,电费大幅降低,居民们每月能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

与此同时,小区新的业主委员会也正式成立,旦增凭借自己的热心和担当,被大家一致推选为业主委员会成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感慨地说:“以前,我们每个月都按商业用电价格交电费,这么多年一直这样。多亏了旦增,他每天都在为这件事操心,四处奔走,我们大家都特别信任他。”

旦增笑着说:“能担任业主委员会成员,是大家对我的信任和认可。我18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大家多做实事、好事。”平日里,无论居民家中有任何事情,旦增都会主动伸出援手,他的热心肠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称赞。

普布次仁表示,旦增担任双联户户长后,虽然一年工资只有2000元,但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需要处理的事情繁杂琐碎,包括政策宣传、邻里纠纷调解、社区活动通知等。大家之所以选择他担任户长,是因为他在社区威望高,人缘好,与很多居民曾是同事,而且他热情积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乐学善为

老年大学里的“活跃分子”

“我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五点半就起床,送孙子上学后,白天就忙着处理物业和社区的事情,下午再接孙子放学,虽然忙碌,但特别充实。”旦增满脸幸福地说道。对于目前的生活状态,他感到十分满意。

今年5月,尼卓林社区成立了“老年大学·社区课堂”,旦增得知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成为了老年大学里的“积极分子”。这个老年大学社区课堂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精心开设了书法、插花、手鼓、八段锦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展示自我的优质平台。

自从参加了老年大学社区课堂,旦增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他学会了八段锦、太极、锅庄等传统技艺。在书法课上,他认真临摹字帖,写出的作品刚劲有力;插花课上,他精心搭配花材,作品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他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闲暇时光,他经常和社区里的老人们一起唱歌、跳舞,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在尼卓林社区,像旦增这样退休后依然发光发热的老人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普布次仁表示,老年大学社区课堂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提升文化、艺术素养的机会,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未来,尼卓林社区将继续关注困难党员和老年群体的生活状况,进一步细化帮扶举措,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在社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文/图 记者 张雪芳)

责任编辑:央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