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车辆停放在盲道上。

图为多部门负责人在现场勘察停车问题。

图为车辆停放在盲道上。
“你看,车子都压在盲道和人行道上,盲人根本没法出行。”站在拉萨市城关区嘎吉林六区南侧商铺街,居民次央指着眼前随意停放的私家车,语气中满是无奈。这条长约百米的街道,本是烟火气浓厚的经营旺地,如今却因长期存在的停车乱象搅得“不得安宁”。近日,记者接到当地居民与商户反映后,多次实地走访,深挖这一困扰群众多年的“停车死结”,记录从乱象丛生到多方共治的破局全过程。
现场
通行与经营的双重困境
11月18日上午11时,正是商铺迎客的黄金时段,嘎吉林六区南侧商铺街的景象却让人忧心忡忡。街道地面铺设有绿色“8”字砖,黄色“8”字砖划定的停车位一直延伸到商铺门口,然而实际停放情况却与规划背道而驰——多数车辆未按标线停放,纷纷向路边挪动,直接占用了盲道与人行道;个别车辆更是紧贴商铺大门停放,将入口堵得严严实实,顾客只能从两车间隙小心翼翼穿行。更有部分商铺占道经营,把商品摆到门口,让整条街道显得杂乱拥挤,通行与经营秩序双双陷入混乱。
“每天上午10点起就陆续有车来停,大多是附近办事或临时购物的,有的一停就是大半天。”一家超市经营者指着门前的车辆无奈摇头。他坦言,此前不少车主直接把车停在店门口,多次看到顾客因挡路转身离开,自己即便心急如焚也无计可施。尽管城关区纳如社区等部门推进整治后,车辆挡店门的情况初步改善,但其他乱象依然存在。
停车乱象带来的不仅是经营困扰,更有突出的安全隐患。记者现场观察发现,商铺街核心区域多被机动车占据,且未规划非机动车停放区域,电动车只能停在店铺门口,行人也只能在车辆与店门之间的狭窄空隙中通行。偶尔有非机动车在空隙中驶过,多次险些与行人碰撞。此外,部分长期停放的车辆积满灰尘,与周边整洁的商铺环境形成鲜明反差,严重影响了城市临街市容市貌。
家住附近的陈女士道出了乱象背后的“两难”:商铺门口“8”字形地砖上的停车位距店门过近,停车就会堵塞入口影响经营;车主为避免挡门把车挪到路边,又会占用人行道和盲道,让居民出行不便。“怎么停都不合规,商户和居民两边都受委屈。”她的话道出了双方的无奈。
溯源
三重因素造就“停车死结”
这条本可有序管理的商铺街,为何会沦为“乱停车重灾区”?记者走访纳如社区、嘎吉林片区物业及多位商户居民后,梳理出三大核心诱因。
“免费停车”的吸引力首当其冲。“这里商铺集中、周边小区密集,人流量和车流量本就大,加上停车不用花钱,不少外来车辆都往这儿挤。”纳如社区党支部书记普布扎西解释道。尽管周边有多处正规付费停车场,但部分车主为图便利、省开支,即便拥挤也不愿前往付费区域停放。
部分车主文明停车意识薄弱则加剧了乱象。记者现场观察发现,不少车主停车只考虑自身便利,完全忽视公共利益。“看到车辆挡门或碾压盲道,上前提醒挪车,对方却不耐烦地说‘就停一会儿,不碍事’,说完就走,根本不听劝。”一位日用品商户提起这类经历,满是无奈。
而停车位规划的先天偏差,更是乱象滋生的关键所在。“我们刚接管时就发现,停车位标线划得不合理,直接延伸到商铺门口,停车必然堵塞店门。”嘎吉林片区物业主管尼玛桑珠坦言,车主为避免挡门只能挪车到路边,进而占用人行道和盲道,最终陷入“停也违规、不停不便”的两难困境,这一规划漏洞成为乱象的根源。
破局
多部门协同奏响共治乐章
停车虽小,却直接关乎商户生计与居民出行,是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大事。纳如社区接到反映后,第一时间展开行动: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全面收集商户经营难题与居民出行诉求。走访中,群众意见出现分歧——有人建议安装禁停标志,商户却担忧影响进货卸货。
为协调分歧,社区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工作人员与网格员现场引导车主规范停放,同时耐心与商户沟通整治意义。但整治之路并不顺畅:部分车主以“此处有规划停车位”为由执意违规;有的车主虽当场挪车,后续仍反复违规;社区联系开发公司协商重新规划,对方以“整改成本过高”拒绝;对接交警部门时,因此处确有规划停车位,无法实施处罚。权责界定、整改成本等难题,让整治一度陷入僵局。
困境并未阻挡解决问题的脚步。记者现场看到,该区域部分黄色停车位标线已被涂改为与路面一致的颜色。“我们正逐步清除不合理的停车位标线,若效果不佳,还会更换黄色‘8’字形地砖,彻底取消停车位标识,从根源上杜绝‘借规划车位违规停放’的情况,同时引导车主去周边正规停车场。”尼玛桑珠介绍道。
更关键的突破来自多部门协同发力。纳如社区主动牵头,召集街道城管中队、城管办、辖区警务站、嘎吉林公司、小区物业、城东交警等多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会上,各方摒弃分歧,围绕停车管理堵点、商铺经营难点深入研讨,最终确定“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整治思路,并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城管部门加强日常巡查,制止违规停车和占道经营;交警部门优化交通组织,引导车辆至正规停车场,规范商户卸货;社区与物业负责对接商户、收集诉求、跟进整治效果。
会后,多部门负责人共同赴现场勘察,与商户面对面沟通,摸清车辆停放高峰时段、常见违规类型等关键信息,最终达成共识:在该路段安装违停抓拍摄像头,彻底取消原有不合理停车点位;兼顾商户实际需求,将原10分钟卸货时长延长至30分钟。目前,商户正陆续向交警部门报备车辆信息、申请卸货时长,各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思考
以民生温度答好治理考题
记者走访发现,拉萨纳金路附近某小区也存在类似停车乱象,可见嘎吉林六区的难题并非个例。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如何平衡群众停车需求与公共秩序维护,已成为多地城市治理面临的共性课题。
嘎吉林六区的整治实践,为破解此类民生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解决民生问题,既不能依赖单一部门“单打独斗”,也不能简单“一刀切”。既要敢于对乱停车、占道经营等行为“亮红牌”,维护公共秩序;也要兼顾商户经营与车主停车需求,找准利益平衡点,让整治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正如特产店经营者次珍所说:“我们希望规范管理,让商户能顺利经营、居民能安全出行。”
车辆乱停乱放看似“小事”,实则关乎商户生计、居民安全与城市形象,是城市治理中的重要“民生考题”。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可能进一步凸显,这既需要相关部门完善基础设施规划、补齐停车资源短板、加大常态化管理力度,更需要每位车主提升文明素养,兼顾公共利益。
城市的有序与温暖,藏在每一件民生小事的解决中。嘎吉林六区停车乱象整治,正是基层部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期待在社区、执法部门、物业、商户、车主等多方协同努力下,让无序停放的车辆“各归其位”,让商铺经营回归顺畅,让居民出行更加安心,共同守护拉萨这座城市的整洁、有序与温暖。(文/图 记者 梁兰)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