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新闻 > 西藏要闻

以甜为媒 异乡人张子洋的十年匠心与高原创业路

2025年11月27日 16:3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记者 芮怡星
分享到:

正在做蛋糕的张子洋。记者 余书冉 摄

张子洋制作的蛋糕。图由受访者提供

在拉萨,“手里甜品”宛如一颗甜蜜之星,早已成为众多人心头难以忘怀的甜蜜符号。自2016年,35岁的张子洋怀揣着对高原的热爱奔赴西藏,到如今成功打造出融合法式精致与藏式风情的特色甜品品牌,他用近十年的时光,在雪域高原精心书写了一段“以甜为媒”的创业故事。张子洋始终坚信,优质的甜品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情感的载体,而扎根西藏的创业之路,既是对自然与人文的致敬,也是一场关于热爱与坚守的远征。

从民宿主理人到甜品创业者

2016年3月,怀揣着对西藏自然景色与人文的憧憬,张子洋坐上前往西藏的火车。初到西藏,他便被阿里北线壮阔的自然景观深深吸引,同时又沉醉于拉萨这座城市独有的烟火气,心底悄然萌生了在此长期发展的念头。

踏上拉萨的土地后,张子洋首先将目光投向了民宿行业。他先是在民宿行业琢磨,前后在仙足岛、八廓街开设了民宿,用贴心的服务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创业的转折点源于一次生日体验。作为甜食爱好者,张子洋发现在当时,拉萨的进口动物奶油蛋糕店寥寥无几,不仅款式单一,服务也不尽如人意。一次生日,他特意订购了一款蛋糕,却被告知需要自行打车取货,返程途中突遇大雨,精心挑选的蛋糕被淋得歪歪扭扭。这次经历,让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市场的巨大空缺。他感慨道:“生日是充满仪式感的日子,却因为蛋糕店的服务不周全而大打折扣。当时我就觉得,拉萨需要一家品质可靠、服务周到的甜品店。”

更让他坚定创业想法的,是民宿客人的鼓励。不少住店客人鼓励他:“你要是开店,我们肯定常来捧场。”加上自身对甜食的热爱,以及看到“高品质甜品”的刚性需求,张子洋决定跨界创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蛋糕店。

2018年8月15日,张子洋的第一家蛋糕店“小苍兰·洋菓子”正式开业。作为拉萨首家推出巧克力慕斯小狗法式甜品的店铺,且始终坚持使用纯动物奶油制作,小店开业便迅速走红。短短三个月,营业额就达到了50余万元,印证了他对市场的判断。然而,创业初期的顺利并未持续太久,由于核心店员选择单干,缺乏成熟的运营体系,这家备受追捧的小店最终遗憾闭店。

这次失败不仅没有击退张子洋,反而让他意识到技术与团队的重要性。他暂时回归民宿行业沉淀思考,同时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远赴其他国家学习专业蛋糕技术。学习期间,张子洋全身心投入其中,半年的时间,让他深刻领悟到甜品对食材的精挑细选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带着一身本领回到拉萨,张子洋于2019年7月4日开了第二家店“手里烘焙”,寓意“把甜蜜捧在手心”。2020年7月7日,他正式注册成立西藏手里甜品烘焙餐饮有限公司。2025年7月8日,“手里面包店”开业,这让他的甜蜜事业在高原扎下了更深的根基。

以技术为核,以团队为魂

在张子洋看来,甜品行业竞争激烈,唯有拥有独特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才能长久立足。“消费者始终向往更优质、更具新意的体验,只有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手法,打造兼具质感与亮点的产品,才能长久赢得大家的认可与青睐。”这是他多年来始终坚守的经营信条。

为了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张子洋坚持半个月左右推出一款新品。从法式慕斯的细腻口感,到糖霜饼干的创意手绘,再到市场流行的爆款甜品,每一款产品都经过反复调试。他坦言,创新过程中难免“踩雷”,通常研发、学习20款产品,经过口味、颜值、适配性等多方面测试后,最终只会推出5-6款。

同时,结合西藏本地特色,张子洋还创新性地推出藏式蛋糕系列,将藏文化元素融入甜品设计,坚守“健康饮食”理念,打造适合本地人口味的特色甜品。除了面向终端消费者,他还为拉萨多家咖啡厅提供甜品和面包供应,始终坚持“店售产品为核心”的原则,确保每一份走出门店的甜品都保持最佳品质。

在张子洋的事业版图中,团队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如今,他的品牌常规员工有7人,节假日高峰期会增加至15-20人。他常说:“员工是为我创造价值的人,更应该得到尊重和善待。只有替员工着想,员工才会真心替企业着想。”

这种理念渗透在管理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他精心为员工规划长远发展,提供养老保障和激励股分红,让核心员工能够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在技术传承方面,他鼓励师傅倾囊相授,让团队整体技术水平共同提升。员工小椿擅长威化纸花艺蛋糕,张子洋不仅支持她在技术上深耕,更赞赏她“不仅无偿分享技术,还在自己擅长领域钻研”的敬业精神,将她树立为团队的榜样。

在张子洋的积极影响下,团队的凝聚力极强,员工们常常主动提出好建议。有员工发现本地食材与甜品的契合点,便建议开发藏式风味甜品;有员工关注到健康趋势,便提议增加低糖、低脂系列。这些来自一线的灵感,成为品牌创新的重要源泉。“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团队的智慧无穷。”张子洋感慨道,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他的事业才能稳步前行。

多年来,张子洋收获了不少认可,但他最得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这种不满足于现状、持续追求极致的态度,让他的甜品事业不断突破,也让他在高原甜品市场站稳了脚跟。

以甜为媒,传递藏式温暖

随着事业的稳步发展,张子洋的目光越来越长远。他不再满足于只做甜品,而是希望以甜品为纽带,深度传递西藏文化魅力,带动更多本地群众受益。

他的下一步规划中,一家藏式文化氛围餐厅已进入细化筹备阶段。“我想依托西藏本地牦牛乳、青稞等特色产品,打造充满藏式建筑元素的用餐环境,让更多人通过美食直观了解藏文化。”他计划将藏地食材创新融入菜品与甜品设计,让餐厅不仅是味蕾享受的空间,更是沉浸式体验西藏文化的窗口。

关注到儿童营养均衡问题,张子洋还主动对接专业机构,系统学习儿童辅食制作技术,计划推出更贴合当地宝宝饮食习性的辅食产品。“希望能让宝宝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优质的营养,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这份纯粹的初心,让他的事业不仅有商业价值,更增添了厚重的社会责任感。

他计划未来利用团队的技术优势,为本地想要学习烘焙制作的人群提供甜品制作培训,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通过分享技术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同时,他希望深入西藏各地挖掘特色食材,将其融入食品研发,带动本地农产品增值,助力乡村振兴。

回顾创业路,张子洋从一个初到高原的异乡人,成长为扎根西藏的创业者。他的成功,既源于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对技术的执着追求,更源于对西藏的深厚热爱和对诚信经营的坚定坚守。“德不配位不要碰,缺德的钱不要挣,拿钱办好事”,这简单的三句话,不仅是他的做生意心得,更是他始终践行的人生信条。

在雪域高原,张子洋用甜品传递甜蜜,用匠心坚守品质,用善意凝聚团队,用责任回馈社会。他的故事,是无数扎根西藏创业者的缩影——他们带着热爱而来,凭借坚持与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自我价值,也为西藏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未来,张子洋将继续带着“永远追求下一个更好作品”的初心,在甜品事业中不断探索创新,在藏文化传播中持续发力。相信在他的努力下,这份充满匠心与温暖的甜蜜事业,必将在高原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也必将让更多人感受到西藏的独特魅力与人文温度。

责任编辑:央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