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脚下,一辆辆氢能源汽车穿梭在山间,接送着往来游客,不仅方便了旅行,更减少了传统车辆带来的尾气排放,让“无废”的理念与守护世界之巅的使命紧密结合。“珠峰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山峰!我们要守护好这里的蓝天白云,让它世世代代傲立世界之巅!”环保电动接驳车司机格桑罗布说。
在世界屋脊,一场以“无废”为名的绿色变革,正悄然浸润着日喀则。
2022年以来,日喀则市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将“无废细胞”建设作为夯实“无废城市”根基的重要抓手,积极培育绿色、低碳、循环的微观单元,编织着一幅全域绿色的生动画卷。
何为“无废细胞”?它就是社会肌体中那些践行绿色、低碳、循环理念的微观单元。
日喀则市精准定位,将学校、工厂、社区、机关和寺庙都纳入培育范围,为每一种“细胞”设定了清晰的创建指标,有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为更好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日喀则市制定出台《日喀则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日喀则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日喀则市城市管理条例》等规范性文件,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在亚东县下司马社区,这里的“无废”建设充满了人情味与烟火气。社区以“党建+生态治理”为引擎,党员志愿者带头,居民积极响应,“主题党日”变成了环保行动日;“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机制让居民们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回报;“环保家庭”的评选则激发了家家户户的荣誉感。在这里,“无废”不是约束,而是一种引领新风尚的社区文化。
示范的力量是无穷的。上海援藏公寓作为全市首个“无废机关”,巧妙利用了高原得天独厚的光照和风能。屋顶的光伏板、庭院的风力发电机悄然运转,让这座建筑无限接近“零碳排放”的目标。它像一个无声的课堂,向全市各级机关展示着如何通过绿色办公、节能降耗、垃圾分类,将“无废”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
同时,智能分类箱和积分兑换超市在全市18个县(区)稳步推进,首批4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以及投入105.9万元建立的智能分类设备,推动资源化利用率提升,生活垃圾与办公垃圾的产生量已呈现稳中有降的积极态势。
三载耕耘,硕果初结。截至目前,日喀则市已成功培育了111个这样的“无废细胞”。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的创建版图进一步拓展,结合了日喀则作为“西藏粮仓”的农业底蕴和冰川资源丰富的自然特点,首次将“无废农田”与“无废冰川”纳入其中,让“无废城市”建设成为一个个触手可及的行动窗口。
不仅如此,“格桑梅朵”讲师还深入田间地头,用朴实的语言向农牧民讲解“无废”的好处;企业积极参与,制作发放环保宣传购物袋;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让“无废城市”建设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日喀则市结合“国际无废日”“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时间节点,大力开展宣传活动,让“无废”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一条通往“绿色”的坚实道路,正越走越宽广。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日喀则市将以“无废细胞”建设为重要突破口,鼓励更多社会单元参与其中,持续激发社会最小单元的活力,汇聚成推动全市绿色转型发展的强大动能,为建设美丽幸福日喀则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