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援藏 > 我的援藏时光

永远的城堡

2015年05月14日 16:43    来源:解放军报    记者 喻 晓
分享到:    

    西藏江孜宗山古堡

    远远地就看见那座光秃秃的石山和在石山的悬崖峭壁上巍然屹立的城堡。城堡以其特有的造型和特有的光彩,照耀着美丽的江孜盆地。它的巍峨,令无数远道而来的游人惊愕。

    人称那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堡是“小布达拉”。仔细端详,它和拉萨的布达拉宫多少有一些相似,但规模小多了。有一种民间戏说称,当年当地人听说拉萨扩建的布达拉宫无比辉煌,便想仿造一个,派去的工匠苦于拿不到建筑图样,就雕塑了一个布达拉宫的模型,回来再按模型仿制。不料西藏气候干燥,回到江孜模型变了形,结果造出来的城堡离原状就相去甚远了。

    古堡所在的石山叫宗山,“宗”,在过去的西藏是行政单位,相当于县。所以这个城堡实际上就是县府。民主改革以前,西藏政教合一,县府既是官府,也是寺院,宗教色彩很浓,城堡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座宫殿式的寺院。江孜是一个盆地,农业非常发达,在一片蓊郁的色彩当中,突兀拔起一座赭黄色的石山,在石山上又突兀拔起一座白墙红顶的城堡,就显得特别的突出、抢眼。

    宗山古堡和布达拉宫极为相似的一点是,房屋和山浑然一体。

    在历史上,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村落,或者寨子,或虽不是少数民族,但居住偏远,求助困难的人家,出于安全的原因,总是把房子或者村落造得像堡垒似的。藏式碉楼就是这样,都有坚厚高峻的墙,窗户开得非常小,便于防御。宗山上的城堡就是一个巨大的防御工事。

    城堡站在高处,雄视整个原野。

    江孜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南通尼泊尔、锡金、印度,东控拉萨,北扼日喀则,是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一条孔道,是南亚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宗山处在江孜古城的中央,修筑一座军民两用的堡垒,任何一个具有战略头脑的人,都会把目光落在这里。站在宗山上,可以环顾东西南北;控制了宗山,就等于扼住了这一交通孔道的咽喉。正因为这样,宗山古堡在历史上演出过极其悲壮 又极其辉煌的一幕。

    在19世纪嚣行世界各地的英伦帝国,不满足于占领南亚次大陆,也时时觊觎西藏高原。1903年12月,英人借口边界问题,依仗洋枪洋炮,爬进了亚东沟,爬过了喜马拉雅山,向西藏发动了侵略战争。他们先是以欺骗的手法,诱我谈判代表上当,在曲米新古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接着继续北上,1万多全副武装的英军,像蚂蚁一样爬进年楚河河谷,敌众我寡,江孜于1904年4月失陷。但剽悍勇猛的江孜军民没有屈服,他们对傲慢的英国人进行了拼死抵抗。江孜僧俗民众紧密配合,在宗山上筑起炮台,用土炮、土枪、刀剑、梭标和弓箭与入侵之敌 展开了英勇的血战。5月的一个晚上,千余军民偷袭英军大本营,将其全歼,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后来英军援兵赶到,堡垒中的火药库被英军炮火击中,发生猛烈爆炸,守卫宗山城堡的江孜军民才渐渐不支。他们持续苦战了三天三夜,终因没有后援,遂告失败。最后所有勇士宁死不屈,跳崖殉国。

    江孜保卫战,以英勇悲壮的篇章,留在了中国历史上。

    这段历史,和这段历史中那些风云激荡的日子,那些勇敢男儿滚烫的鲜血,那些气贯长虹的呐喊声,那些足以证明一个民族不屈灵魂的刀光剑影,被人全部装进了一部叫《红河谷》的史诗般的电影里。

    如今的江孜人民很看重这段历史。他们骄傲有如此血性和脊梁的祖先。宗山下建有陵园,陵园里“江孜英雄纪念碑”高高耸立。这是我在西藏看到的一处最为壮观的历史纪念碑,它把荣誉和生命举上湛蓝的青空。全城最宽最长的街道被命名为“英雄路”。对于保卫祖国的领土和尊严而流过鲜血、献出过生命的人,不管他是藏兵还是僧人,是头领还是百姓,后人都把他们视为英雄。

    我是从后山登上这座古堡的。在文管所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我参观了当年宗政府的原址和炮台。这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山腰有水井,途经陡峭的石阶可以登上最高处。站在高处,山下的屋宇和农田历历在目。这是一处宽阔的原野,周围都是大山,如环列的壁垒。年楚河穿破那壁垒,从南边的喜马拉雅山流来,如一条鳞光闪闪的黄龙,向北蜿蜒而去;平展展的原野上铺满了青稞豌豆苗,万顷绿畴,直抵远山。我看到了河边的垂钓者,看见了穿红着绿正在河边浣衣的藏族 姑娘,看见赶着驴车的农人悠闲地从大道上驰过。阳光灿烂,一片高原江南的景色。无疑,江孜对于西藏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它用膏壤丰乳,养育了英雄的人民和光荣的历史。

    我抚摸着当年英军炮弹在城堡外墙上留下的弹洞,反复察看被爆炸震损的神殿壁画。由于年代久远,城堡已满目疮痍,如今正在整修。但这历史的伤痕无须修复,必须保护“现场”,供后人参观、凭吊。有人告诉我,在曲米新古的日穷多波寺里,至今还保存着两支老枪,那是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战斗中喇嘛用过的枪,如今像圣物一样供奉在寺院里。这也算是一点纪念吧,能唤起历史的记忆。我们唤起这种记忆并非为了清算仇恨,而是为了面向未来。如果我们曾经有过软弱,就应该警醒自己,励精图治;如果我们曾经有过坚强,就应该鼓舞自己,继续培育壮大这种基因。我们不怕有过失败,怕的是失败后的健忘和麻木不仁。

    我现在就处在这种记忆中,面前还出现了电影《红河谷》中的许多画面。我们面对这样的历史,是该骄傲,还是叹息?我此时的心情是两者都有。我们确实有值得骄傲的东西,那是我们生命的旗帜。因此我想,胜利是一座纪念碑,失败同样也是一座纪念碑。

    两座碑耸立在我的心上。顿时,我感到了这座古堡的沉重。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