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援藏 > 我的援藏时光

徐国赞的援藏趣忆之六:京华陶然会藏友

2015年05月14日 16:43    来源:山东援藏网    记者 徐国赞
分享到:    

    8月15日,正埋头于工作的我,不胜窗外树上喜鹊喳喳高叫所扰,正欲起身驱赶,却突然响起了电话,当听清了是从西藏远道而来的藏族同事时,便立即转烦为喜,因为“喜鹊叫,客人到”的谚语一下子浮上了心头。喜从天降,心花怒放。没有放下电话,马上通知同在北京的两个儿子,立即前往和平里西街的“喜马拉雅宾馆”,一起欢迎这朝思暮想的贵客。

    宾馆餐厅里,凉气爽人,灯光柔和,音乐温馨。品着儿子从法国带回的葡萄酒,尝着著名的北京全聚德烤鸭,心潮澎湃,喜极而泣。可以想见,一住青岛,一家西藏,一是汉人,一为藏族,海角天涯,相隔万里,一别20年,梦牵魂绕而无缘谋面,却突然在首都北京相会,那激动,怎一个“喜”字了得?请不要误解,“邵星”虽然是个汉族名字,他却是一个地道的藏族人,我们有着一段不凡的交情。想当年,我们同在一个教研室,共用一张办公桌,对面而坐,朝夕相处,互帮互学,亲如兄弟。他手把手地教我烧牛粪、煮土巴,亲自向我示范喝青稞洒、酥油茶的程式;我帮他钻研教材、授课方法、修改文章。两情依依,融融泄泄,是何等的投缘!曾记得,为了邵老师的被评为优质课,我们共同举杯痛饮青稞酒;因为我被评为优秀援藏教师,我们相拥相抱,洒泪而歌;因为教研组被评为先进,我们共同举起锦旗高声欢呼,合影留念……抚今追昔,朝朝暮暮,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当然,我们有时也有不一致的时候,甚至还发生过争论。那是在我们品味谢灵运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意境时,邵老师满怀憧憬地说,真亲身感受一下这“四美”的幸福。而我不无遗憾地说,以谢灵运的身份地位和经历见识,都说“四美难并”,更遑论你我凡夫俗子了,而且举宋代风流才子柳永为例来佐证自己的看法:杨柳垂岸,晓风残月,碧波荡漾,千里烟波,这该算是“良辰”“美景”了吧?然而远走天涯,形只影单,一叶扁舟,对天独酌,虽有千种风情,却无知心人可以诉说,这便就不是“赏心”“乐事”了,哪里得谈上“四美”呢?而当时邵老师反驳得却也有理有据。他说,凡事不可一概而论,难并不等于绝,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就曾在重阳佳节的“良辰”,面对“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在“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的场合上,以一篇字字珠玑的《滕王阁诗及序》赢得满堂文人骚客的侧目和喝彩,更赢得心气颇高的阎都督的“天才,当垂不朽矣!”的至上赞赏。而王勃自己都踌躇满志地自许为“四美俱,二难并”!相信我们也有机会领略到。果然,20年后的这次会面,我服了邵老师的远见卓识。儿子听得大为兴奋,轮流斟酒把盏,热烈庆贺我们老友的幸福会面。随着美酒和烤鸭在肚子里的发酵,那些往年旧事也便被酿成了醉人的“美酒”,渗透着沁人心脾的甜蜜。于是,我们一如当年,和酒放歌,一吐心曲。一曲“山高水深情谊长”倾倒了两个儿子,一首“二十年后再相会”艳羡了服务小姐,众食客们都为我们拍手助兴。北京的这个仲夏夜,是“良辰”,是“乐事”,当然也“赏心”。

    第二天,我又陪同老友领略了首都的“美景”。圆明园规模宏伟,景色秀丽。园中建筑,千姿百态,宫殿庙宇,金碧辉煌,楼阁亭台,玲珑剔透。园中各景,环环相套,丰富多彩。江南名园,西方建筑,中西合璧。曲水回环,湖泊荡漾,林木成片,山丘连绵。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各具姿态而又自然和谐。真是处处艺术,步步美景,如果不是随处可见的断壁残垣、墟遗址,真疑置身于天宫瑶池。时值仲夏,草木峥嵘,百花争姘。徜徉在的湖边小径上,头顶湛湛碧空、悠悠白云,眼观映日荷花、绰约倒影,树林里阵阵飘出悦耳鸟唱,荷丛中时时溢出芬芳花香。心里感到无限舒畅。晚间,徜徉在天安门广场和长安大街上,灿烂的华灯映照得天安门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格外巍峨壮丽,我们一次次按下照相机的快门,留下了首都一张张多姿多彩的倩影和我们幸福的笑脸。瞻望人民大会堂,心仪毛主席纪念堂,远眺国家博物馆,穿越大前门,徘徊大栅栏,绕行国家大剧院……我们这对汉藏兄弟,在千万双眼睛的注目下,沐浴着无尚的自豪和荣耀。这还不算“赏心”吗?

    俗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孜孜追求而不得,那叫沮丧;不想却意外获得,那叫惊喜。虽然我们是凡夫俗子,也没刻意寻求,但真正享受了“四美俱”“二难并”。真有“天下幸福人,舍我其谁”之感!

    为此殊遇,特为小诗以记之:

    喜鹊踏枝叠声报,

    道是远客猝到访。

    誉满九州鸭助兴,

    名扬世界酒添爽。

    御苑园明频指点,

    皇宫紫禁尽思量。

    当年笑侃二难并,

    得意如今四美享。

    (2011年12月18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