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个美丽神秘令人向往的地方。从2003年开始,有这样一群人,每年的4月到10月,穿梭在藏区著名的风景名胜之间,滔滔不绝,声情并茂,被高原紫外线晒得黝黑的脸上有疲惫有兴奋,身后是高鼻深目的各国游客,侧耳倾听......他们不是西藏人,但对西藏的历史、典故和风土人情如数家珍,他们就是从内地来支援西藏旅游发展的援藏导游。
辞去工作毅然选择赴藏
2011年,是大同人王冠中在太原做英语导游的第七个年头。这7年里,他完成了成家立业、娶妻生女等人生大事,但他心底的那个梦却没有因这些世俗的圆满而褪去。所以,当他听说这一年国家旅游局要从山西招募外语导游去西藏时,他知道,自己实现梦想的时候到了。
在等待省旅游局资格审查的过程中,他被原单位告知,如果赴藏,单位将与他解除劳动合同。这对于王冠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国家旅游局规定,旅游援藏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为了鼓励更多的内地优秀导游支持该项事业,援藏期间除了接受国家旅游局的各项工资补助及福利之外,原单位必须为导游保留工作关系发放工资。但事实上,因为成本核算的原因,不少旅行社都选择了和赴藏导游解除劳动合同。
挣扎之后,王冠中还是选择了赴藏。因为旅行社有很多,但是西藏,只有一个。王冠中的坚定成全了他自己。那一年,他终于顺利成为内地援藏导游大军中光荣的一个,山西省惟一的一个。
恶劣条件难抵心中爱恋
2011年4月14日,王冠中从太原出发飞抵成都,和其他67名来自全国各地擅长各种外语的导游会合。休整一天后,他们集体飞赴拉萨。两个半小时的航程之后,他终于站到了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上。
还没来得及熟识,大家就被分到了不同的旅行社。接收王冠中的旅行社叫西藏旅游总公司,与他同时被分到该公司的还有其他22名队友。住宿是公司统一安排的集体宿舍,每间宿舍4到5人不等,条件之简陋可想而知。
第一晚,头痛,持续的头痛,失眠。尽管有心理准备,这就是传说中的高原反应,但如此突如其来又来势汹汹,还是让王冠中有些措手不及。还好,三天之后,他终于适应了。一个23岁的常州女队友因为身体不适再加上想家,号啕大哭。大家在互相的安慰和鼓励中度过了最初的艰难时日。
王冠中和队友们被组织去参观景点:布达拉宫里的灵塔、大昭寺的觉卧佛……接着,他们从单位统一发给的专业书籍里研究当地的风土人情、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异同、各个寺庙的历史……还没准备充分,各国旅行团便纷至沓来,工作正式开始。
除了要照顾到每位客人,王冠中和队友们还要详细介绍每个景点的特色,事无巨细无微不至。两个月后,王冠中终于适应了在西藏的工作和生活,代价是他的脸变成了古铜色,体重掉了5公斤。
6月的一天,王冠中带团去珠峰大本营。在此之前,他没有去过,只是听说那里住宿条件比较恶劣,于是在到达之前,他给客人做了充分的说明。一天的颠簸之后,他们顺利到达。5200米的海拔,空气稀薄呼吸困难,用作住宿的帐篷是当地藏民搭建的,受天气条件限制,只在每年的5到8月开放。当时正值6月,帐篷里生着炉子,长久未经清洗的被褥散发着复杂的味道,原始形态的旱厕挑战着每一个人的勇气,当晚,所有人和衣而睡。
第二天一早醒来,天气晴好,巍峨的珠峰就在身旁,沉静而端庄。脚下,是珠峰雪水融化后汇流而成的小河,小河里立着悠闲饮水的牦牛。那一刻,王冠中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今年,是国家旅游局自2003年发起内地外语导游援藏活动的第十个年头,也是最后一年。今年4月,又有一批新的外语导游将带着他们的梦想和憧憬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每一个人眼中都会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西藏,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在那里找到了自己。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