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援藏

全国工会对口援藏工作座谈会在林芝召开

2015年07月14日 16:51    来源:林芝报    
分享到:    

11.jpg

7月9日,全国工会对口援藏工作座谈会在林芝召开。

近日,全国工会对口援藏工作座谈会在林芝召开,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工会对口援藏座谈会和全国工会援疆援藏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会对口援助和受援工作进展情况并交流工作经验,推动工会援藏项目精准对接、援助资金落实到位。

辽宁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戴玉林,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省总工会主席王增力,区政协副主席、区总工会主席洛桑久美,全国总工会保障部副部长、全国工会援疆援藏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杰平,全国总工会保障部、全国工会援疆援藏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巡视员肖敏,林芝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达娃欧珠,区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边巴次仁,区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原成刚等出席会议。

洛桑久美在讲话中对全国总工会和援藏省市总工会、央企工会的无私援助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全国总工会和援藏省市总工会、央企工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开展对口交流、项目对接、项目实施,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让西藏各级工会和各族职工群众真切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进一步增强了各族职工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推动了西藏工运事业和工会各项工作的发展,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洛桑久美强调,西藏各受援地工会要抢抓历史机遇,制定好援藏工作规划和年度对口援助工作计划,积极主动与对口援藏工会对接,着力形成深层次、广领域、全覆盖工会援藏工作新格局,着力围绕《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会对口援藏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实施西藏职工思想文化教育工程、职工技能提升工程、职工帮扶服务工程、工会组织能力建设工程”援藏工作“四大工程”,借势用力推动西藏工会事业全面发展,确保劳动关系更加和谐,职工队伍持续稳定。

洛桑久美希望,全国总工会和对口援藏工会进一步在职工民生改善、工会基础建设、职工就业素质提升、工作指导等方面加大力度,提高援藏工作科学化、效益化水平,共同促进各项项目和资金对接精准、落地有声、早见成效。

陈杰平对全国工会对口援藏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工会援疆援藏工作会议以来,工会对口援藏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各援藏省市总工会、央企工会和西藏受援地工会要树立全国工会援藏工作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工会对口援藏工作机制,加大对口援藏工作力度,对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文化建设、人才援藏、保障民生等各援藏项目,积极主动进行商讨、对接,合理调度、配置好人财物等多方面要素,努力使援助资源产生最大效益。

陈杰平要求,西藏工会要积极主动与对口援藏省市、中央企业工会开展交流互访活动,建立定期研讨交流工作机制。要积极配合做好干部援藏工作,虚心向援藏干部学习创新意识、改革意识、业务知识和管理经验,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要特别关心援藏干部的生活,及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达娃欧珠表示,林芝将以这次会议召开为新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加大对工会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发挥好工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突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地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把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巩固好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为加快富裕西藏、和谐西藏、幸福西藏、法治西藏、文明西藏、美丽西藏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上,陕西省总工会、安徽省总工会、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工会代表援藏工会,阿里、山南、林芝代表受援工会进行了交流发言。受援地市工会与对口援藏省市、央企工会对援藏项目逐个进行了精准对接。

记者在座谈会上了解到,西藏各地(市)、县(区)全部实现对接,达成2015年—2018年援藏资金协议17051.25万元,确定2015年援藏资金4336.05万元、援藏项目161个。

来自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17个省(市)总工会和16家中央企业工会有关负责同志,受援的7个地(市)工会主要负责同志及全国工会援疆援藏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程利娜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