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六次往返怒江河畔的贫困村,他把藏族孤儿当亲子,他视建设边疆为崇高使命,探索“治边稳藏”新路径——他就是广东省深圳市第七批援藏干部王建文。
过悬崖 走山村 访贫问苦
王建文第二次徒步去古拉乡目本村,在怒江边悬崖峭壁上的山路上艰难行走,一路充满危险。
察隅县地处西藏边陲,位于林芝市东部,南与缅甸和印度接壤。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从1995年开始,广东对口援建林芝市,深圳则从2010年开始负责对口支援察隅县。
2013年7月,44岁的王建文自愿报名,作为第七批援藏干部担任察隅县广东省援藏工作组组长、县委常务副书记。
古拉乡是察隅县最偏远、自然条件最恶劣的贫困乡,全乡每年有6个月左右被大雪封山。入藏两年多来,王建文带领援藏干部到这里就有六趟。
2014年11月,王建文深入古拉乡察空、目本、格巴三个不通公路的村,调查群众生存状况。从乡政府到三个村,多数路段须穿行怒江山崖上的便道,行走在不到一米宽的“路”上,要踩着流沙慢慢前行,大风吹来,还要小心山上飞来的滚石。
6天,100多公里,每天步行近十个小时的山路,走访群众70余户,调研组多数人的脚上都起了泡。王建文的脚趾甲还掉了一个,至今没有长好。
“百姓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援藏干部要善于发现群众的困难和问题。”王建文经常这样要求援藏干部,并以身作则。
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金夏告诉记者,2014年王书记实地勘察后帮村里修建桥梁、增设护栏,2015年全村采挖贝母、虫草等药材收入户均增收1500多元。
两年多来,察隅所有乡镇,70%以上的村庄,以及全县所有边防连队驻地,都留下了王建文的足迹。
天下没有远方,有爱就是故乡。正是对边陲人民强烈的感情,察隅从此在王建文的生命中难以割舍。
“深圳是我命运的转折点”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在向王建文(右)介绍藏族伤残女孩拥曲珍、罗布卓玛的病情,并商量治疗方案。
2013年进藏后,王建文等援藏干部遇到了三名不幸的藏族女孩:拥曲珍——1999年父母相继去世,患先天性右侧小耳畸形、外耳道闭锁,右耳听力完全丧失;罗布卓玛——出生8个月时家中失火,脸和颈部被严重烧伤,无钱医治形成陈旧性疤痕;强巴卓玛——从小就失去母亲,2012年藏历新年期间的一场车祸致右膝粉碎性骨折。
王建文将救助三位藏族女孩到深圳治疗的想法汇报到深圳有关部门,又专门请来深圳爱心企业家叶伟雄,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救治。
“深圳是我命运的转折点!”2015年8月,罗布卓玛面部疤痕几乎全部消除,拥曲珍听力得以恢复,两人双双考上了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病情最重的强巴卓玛也站了起来,可以独立行走。
两年来,王建文等援藏干部还与31户贫困户“结对认亲”、资助学生19名。巴桑次姆是王建文的“穷女儿”。6年前,巴桑次姆的父母离婚,被亲戚收养的巴桑次姆到了入学年龄无法上学。2014年,王建文帮忙解决了孩子户口和上学问题,还给她买来换洗衣服,呵护成长。
为了更广泛、更大力度地解决群众困难,王建文和队员们利用休假、探亲等时间走进企业、社团、机关等,多方争取支持。两年多时间,筹措的社会资金超过7000万元,补充重点项目的资金,援建计划外项目。
三个“着眼”创造奇迹
两年多来,王建文带领援藏工作组紧密结合察隅县实际,凝聚民意智慧,探索“治边稳藏”新路径,拓展援藏工作内涵。
——着眼巩固中华民族意识,援藏资金首次规模涉足文体工程。察隅作为我国重要的边境县,保卫和建设边疆中牺牲的447名革命烈士却分散安葬在5处。王建文多方争取,由深圳市龙华新区首倡援建、投资4300多万元建设了英雄坡纪念园。 同时,察隅援藏工作组还针对察隅县城海拔2300米,适合开展体育运动,但缺乏运动场地、设施的实际,从深圳引入爱心企业和单位捐助,投入100多万元兴建场地添置设施,并专门请来6名专业体育教练。
——着眼于固边安民,援藏资金倾力民生改善。隆冬季节,记者来到上察隅镇巩固村附近原始森林环抱中的目本村新址,30栋民房错落有致。今年5月开山后,目本村将整体搬迁至此,全村近200名村民,人均耕地将由目前0.8亩增加到一年两收的2亩地,生存环境彻底改变。
位于中缅边境的察瓦龙乡,路途艰险、远离县城,每年近5个月被大雪封山,看病难的问题长期困扰着这里的7000多名群众。为此,援藏工作组从深圳市协调来800万元,援建察瓦龙乡卫生院。
——着眼全面小康,援藏资金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察隅虽有“西藏江南”之称,气候宜人,但以传统农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牧民人均收入比林芝市平均低近3000元。
面对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繁重而紧迫任务,王建文等深入调研、科学决策,将2.7亿元的第七批援藏资金90%以上投向农牧区,用于4个小集镇改造、8个小康示范村和产业培育扶持以及解决民生突出问题等,以产业发展促农牧民安居乐业。(新华社记者罗布次仁、张京品)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