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援藏,是无数援藏干部的最珍贵记忆之一,不仅因为与西藏这片高天厚土结下了不解之缘,更因为他们在这里奉献、挥洒青春,有为所以更有味!
美丽的扎囊县城
在我挂职任副县长的山南地区扎囊县,你向群众打听“闫县长”,没几个人知道;你说“101沿线(闫县)”,肯定能有人恍然大悟,噢,就是他啊!
我姓闫,任职副县长,开始同事们简称我叫“闫县”,后来又加上了一个冠词“101”,这还得从我的分管工作说起。
从 湖南株洲到山南的扎囊,我一个搞文字工作的人当起了副县长。这不仅仅是岗位上的变化,我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改变了。在西藏之前,我就 在想,来藏做什么?离藏留什么?从第一眼看见扎囊、第一天上班开始,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把株洲好的经验带到扎囊,把这个紧邻拉萨的县城环境搞上去。
扎 囊县距离拉萨市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距离贡嘎机场更近,县城边,就是101国道,美丽的雅鲁藏布江沿着县城静静地流淌,著名的桑耶寺也在扎囊的辖区内。 有着这么多优质的环境资源,扎囊的城市环境却不敢恭维。别的不说,我到扎囊的第一天,就被县城随处可见的垃圾刺激到了。老百姓的生活垃圾就随意地倾倒在河 道里,县城仅有的几棵树歪歪斜斜,树坑里有塑料袋、有啤酒瓶。商铺的招牌大大小小地横挂在各自的门楣上,汽车、摩托车停放得乱七八糟。
这 样一个县城,年平均要接待游客30万次,我真的不知道,如此脏乱的环境会为游客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我上班第一天,县委领导班子给我的分工是负责国土、环 保、卫生、住建。我当时就向领导班子汇报,希望用“环境卫生”作为抓手,把县里的环境先治理好。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也是关系着县里形象、老百姓生活 的大事。县里对于环境问题已经治理了很多次,总是治理的时候好一些,没几天又变回来。问题都摆在桌面上,就是不晓得该如何治理才见效。听见我说要拿“环境 卫生”开刀,当时就有领导表态,说大力支持。但是大家也问我,你能有什么好办法?
我 带着大家提给我的问题,用三天的时间走遍了全县62个村子。自己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找问题、想办法。回来之后,我向领导班子提出了一个了计划:以县城、 乡镇、重点交通干线、旅游景点、寺庙为重点突破,逐步辐射乡、村。我提出要抓“六边”:村边、路边、田边、沟边、山边、圈边。我还向县委县政府的领导班子 立了军令状,保证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出经验。
我把三天内在全县 看到的问题一一罗列,把所有乡镇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开会,提出了“先城镇、后乡村”的办法。我要求包乡包村,把环境卫生的整治列入了乡镇一级领导的工作考核 里。县里支持我的工作,从不多的财政收入中挤出一块,用于专项的环境整治。对做得好的乡镇负责人进行奖励,做得差的年终考核就要记上一笔。
以往的卫生环境整治就是一阵风,说有客人、领导要来,各乡镇就组织干部上街打扫;没人来的时候就没人管。这回我说了,我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县里的任何地方,随时抽查。抽查不是目的,惩罚也不是目的,是为了把环境卫生工作作为长效机制,让它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
我 这么一吓唬,大家还真的开始重视这项工作了。但是,咱是来援藏的,不是来红口白牙地吓唬人的。让乡镇领导包干负责,我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每天上班下班路 上、午休、晚饭后,我就多了一个爱好,捡垃圾。我自己沿着101国道,有时候是走路,有时候是骑着自行车,看见了垃圾就捡。捡的多了,同事们见得也多了, 就给我起了一个“101沿线”的绰号。再后来,我们县长、书记,委办局的局长们也跟着我捡,老百姓看的多了,也就不好意思再往河道、路边乱扔垃圾了。
当 然,老百姓的观念要改,我们的管理和服务也要到位。我要求县城、乡镇都要配置垃圾桶,给商户们免费发放垃圾袋,每天,专门的垃圾车在县城里挨家挨户收垃 圾。我们还招收了专门的保洁员,对“六边”地区进行日常保洁。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治理,县城和乡镇、旅游景点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一直到现在,我捡垃圾的 习惯还坚持着,就连我爱人带着儿子到扎囊来看我,每天晚上我都带着他们出去捡垃圾。我儿子还小,看着我捡垃圾十分不解,说:“爸爸,原来你到西藏是做垃圾 县长的呀!”
别小看一个捡垃圾,在扎囊捡个垃圾也不容易呢。在101沿线 边上有一个水葬台,紧邻雅鲁藏布江,就挨着雅江观景台。水葬是藏族同胞的传统丧葬方式之一,我们必须要尊重。在水葬台举行仪式之后,逝者的衣服就被凌乱地 扔在水边,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处垃圾点。我经过调研和咨询,得知对于这些衣服可以掩埋。头一次,我带着人到雅江边上去捡,捡走后找地方掩埋。可是捡了一天之 后,很多参加的人都出现了眼睛红肿、皮肤瘙痒等等不适,再怎么动员,大家也不去第二次了。我就找到环卫公司,把铲车开下去,将衣服就地掩埋。做这件事的时 候,我心里一直很紧张,生怕哪个环节出错,让藏族同胞对我有意见、引发民族矛盾。后来,在处理的过程中,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理解,我的心才慢慢放下了。
通 过这件事,我就知道,做领导的,一定要有作为敢担当,怕事的、畏手畏脚的,啥也干不成。一年下来,我实现了“一年见成效”的诺言。到了第二年,我的工作更 加繁重,可是,还是要“两年上台阶”。这个台阶怎么上?由于我在第一年的工作成效有目共睹,好多老百姓都亲切地喊我“101沿线”,我的工作也好开展了很 多。
扎囊县桑耶寺景区的保洁员们
我把环境整治好,目的是为了造福老百姓。在我们县,国土局计划开展一个项目,叫做“高标准农田项目”。简单说,就是要提高土地的含养 量,帮助老百姓增收。因为我们县里的土地太粘稠,必须要加沙改造,才更适合农业种植,改造后的长期效益是经过了验证的,收成比改造前要好很多。但是,这个 项目在县里一开始推不下去,因为老百姓有抵触。虽然大家都知道自己种的土地养分含量不高、收成有限,但是谁也不愿意轻易改变。尤其是听说在别的县搞试点的 时候,第一年不仅没有增收,还会造成减产,大家的积极性就更不高了。
为了 推广这个项目,我首先是把相关资金补助发到位,让老百姓安心。然后我们再投入资金,把土地上的熟土刮出来,找地方堆放,之后再按照专家的指点进行加沙。沙 子加好后,再把之前的熟土回填。由于我们工作做的细,经过改造后的土地更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由于我们把熟土回填,第一年不仅没有减产,反而当年就实现了增 收。老百姓能不高兴吗?
国土、住建、环境的问题都是集中在一起的,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能带动下一个难题的破解。其实,只要用心用情,努力为老百姓办事,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都能看得见、记得牢。你为他们做一件好事,当你做第二件、第三件事的时候,他们就会站出来支持你、帮助你。
除了环境卫生整治、帮助农民增收,我三年间还驻过十个月村。这十个月里,我和村里的老百姓同吃同住,处出了不一般的感情。
还 记得2013年我第一次去乃卡村驻村的时候,刚进村,村里的干部就迎上来,慌慌张张说夜里村子中来狗熊了,好多牧民养的羊被咬死了。我赶紧放下行李,挨家 挨户地去查看,帮助老百姓核算损失、登记造册,找人去林业局汇报。熊是保护动物,我们不能打、只能赶。到了当天夜里,我一宿没敢合眼。熊还真的来了!同去 驻村的还有三个女同志,她们三个人吓得挤在一张床上不敢出声。我带着村民点着了几个火堆,举着火把在村里巡逻,还有人拿出了洗脸盆,连敲带打地折腾了一 宿,这才把熊吓跑……
第二年,我又去驻村,看见村里的老百姓饮水有困难,就协调资金,为村里修建了一个水塔,把地下水引上来,为大家解决吃水难的问题;第三年,我驻村的时候为老百姓开展了“法律进万家”的普法教育,给大家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
无 论是环境整治还是下乡驻村,我都把工作做在明处,把我自己的心掏给老百姓看。扎囊县城很小,我们援藏干部的生活也很单调,很多同志都把办公室和宿舍混在一 起,不分黑白天、不分工作日和休息日。做事很累,用心做事更累。可是,不做事、不为老百姓服务,我们来藏又是为了什么?如今,我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三年 出经验”。我把环境治理等我主管的工作逐条梳理,把积累下来的经验、做法也形成文字,等下一任干部和我交接的时候,我会毫无保留地交给他。
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寺
有为才有味,三年援藏,我掉了十几斤体重、黑了一圈,但是我干得有滋有味。为高原奉献、在雪域挥洒青春,我无怨无悔。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