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援藏

安徽省第五批援藏干部、错那县住建局局长刘师衡:情洒高原 奉献无悔

2016年05月13日 10:2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马静
分享到:    

中等身材、满脸络腮胡、性格沉稳、干练真诚、说话铿锵有力,这就是刘师衡。

他是一个来自安徽宿州的普通干部;一个让受援地干部人人竖起大拇指的好援藏干部;一个用自己的真诚和无私付出赢得错那农牧民群众认可的“民族兄弟”。

“在西藏,不是看你能不能适应,看的是你能不能挺。”刘师衡这样对自己说,“既然选择了援藏,就是选择了奉献,就绝对不会后悔,不完成任务就不回家!”

初到高原,刘师衡和队友们刚下飞机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心、干呕、头痛等症状,而刘师衡的状况更加严重,走路双腿像是灌了铅,脑袋嗡嗡作响,初来的几天,几乎没有睡过觉。所有的这些不适应并没有让他退缩,更坚定了他援藏的信心。

进入错那开展援藏工作以来,刘师衡便一直负责错那县援藏项目。

上任伊始,他便广泛调查研究,虚心向长期在藏工作的藏汉干部请教,和他们一起商讨如何结合当地优势开展援藏工程,确保每个援藏项目都实实在在地给当地群众带来实惠。

为了确保项目质量,从勘测规划到项目开工,再到最后竣工验收,刘师衡都要身体力行,实地察看。有时,一个工程一个星期就要跑上两三次,到了关键时刻,他索性卷上铺盖卷,拎上氧气管,住在了工地上,盯着工程,确保援建项目工程安全、保质、按期完成。

在刘师衡和援藏队友的共同努力下,每年的错那县援藏工程都能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到2015年6月上旬,错那县援藏项目已完成投资约6170万元,占援藏项目投资计划的92.1%,走在了山南地区12县的前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刘师衡而言,一年工作的成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地区,刘师衡的临时办公室里,记者看到桌面上摆放着刚刚整理打印出来的关于申请设备的报告、关于增加机构设置的报告等10多个报告。

“是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信心,让我们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在错那县错那镇白玛德吉家中,拉着刘师衡的手,她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白玛德吉的姐姐常年瘫痪在床,自己也是疾病缠身,母亲年老体弱,生活十分困难。得知此事的刘师衡便主动与他们结成了亲戚,经常来看望她们,鼓励她们。

而在错那县曲卓木乡第二完小相似的一幕也曾出现。“她以前从来没有笑过,总是孤零零地一个人待着,谢谢你们,是您的女儿让她又感受到了快乐,是您和家人让她感受到了温暖,谢谢你们!”校长洛桑次仁紧紧地拉着刘师衡的手说道。

原来,该校学生次仁康珠,父母双亡,性格孤僻,刘师衡便领着9岁的女儿来和她交朋友,感受到了温暖,次仁康珠露出了笑容,而看到这一切的洛桑次仁却转身流下了泪水,说出了这番话。

父亲年迈,妻子身体不好,孩子还在上小学,刘师衡每个月一大半的工资都要寄回家里,补贴家用。可即便如此,在错那每次下乡,他都要向生活困难的农牧民兄弟伸出温暖的手。

“我女儿说我是‘招财猫’,明明是在对着她挥手,却在为别人‘招财’;爱人说我是‘寄宿客’,一年到头在家里住不了几天,还不管家里的事。”刘师衡说。

2013年10月,刘师衡积极协调宿州市第一小学向错那县曲卓木乡完小捐赠了130套防寒衣服和130个爱心书包;

2014年10月,在刘师衡的奔走下,北京部分企业为错那县觉拉乡完小的138个孩子送去了价值8万元的羽绒服;

……

不到两年的时间,刘师衡靠着自己的付出为错那县贫困农牧民和孩子们共筹措爱心捐款超过了70万元。

“寄宿客”刘师衡亏欠了自己的老父亲、爱人和女儿,可真真正正地做了农牧民兄弟的“招财猫”。他默默的奉献,被错那干部群众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正如很多藏族农牧民群众说的那样,他的脸晒黑了,心却是红的,刘局啦永远是我们的“民族兄弟”!

2014年2月,正当人们还沉浸在合家团圆的喜悦之中时,刘师衡便和安徽省第五批援藏干部返回了西藏,投入紧张的工作。不小心患上感冒的刘师衡始终坚守在岗位,没有将自己的病情告诉同事。

终于有天晚上,他扛不住了,一个人趴在床头咳了许多血,并昏迷了过去。幸亏被同事及时发现,连夜送地区进行救治,由于病情严重,最终又被紧急送往成都进行治疗。

“在患肺水肿住院的那一个多月里,我始终不敢给家里打电话,怕老父亲受不了,怕妻子挂念,怕女儿担心。”回想起“鬼门关”走过的那一幕,这样一个坚强的汉 子只是微微一笑,可当谈及家人时,却悄然落下了泪水。“老父亲都快90岁了,自从我离开家乡开始援藏,他也便开始经常关注安徽卫视,希望能够得到我的消 息;9岁的女儿更是埋怨我总是匆匆挂掉电话。”刘师衡告诉我们。

谈起在西藏两年多的工作,刘师衡说:“环境艰苦,工作辛苦,可是想到家乡父老的叮嘱,想到自己承受的痛苦都是为了让藏族同胞日子过得更好,就会觉得即便再多的付出,也都值了。”刘师衡说。

责任编辑:刘金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