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18日《西藏日报》刊载《红柳》一文。 记者 温凯 摄
王超众与公司员工在海拔5190米的拉梅拉达坂查看基站运行情况。 记者 温凯 摄
“既然来了阿里,不把事业干好,我绝不回去。”王超众说。
作为一名曾经的解放军战士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才,2010年,王超众告别90岁的爷爷、70岁的母亲和5岁的儿子,作为中国联通第一期援藏交流干部,从 黄海之滨的山东日照来到雪域高原的拉萨工作,并先后担任中国联通拉萨分公司社区营销经理、运行维护经理、网络建设经理职务。
在拉萨工作期间,针对3个经营部的固网宽带业务基础资料不全的情况,王超众制定出了拉萨市固网宽带清查方案,随后,他亲自带领外线维护人员进行资源清查, 白天查电缆交接箱数据,晚上录资料,历时半年时间,将全市近千个交接箱和ONU数据整理归档,实现了鼠标一点就清楚知道资源使用空闲等情况。他还参与了拉 萨市4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工程,对全市的38个网格、拉萨教育城等重点区域提早规划,完成了拉萨市145个4G基站谈点、开工、网络建设工作。
2014年援藏期满时,王超众却发现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雪域高原这片热土,加之深感西藏通信事业发展的落后与不易,于是他郑重递交了留藏申请书。在申请书 里,他这样写道:共产党员肯于吃苦、乐于吃苦、敢于吃苦,吃苦奉献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担当。我在前面多干一点,后面的同志就能少干一点;我在前面干快一 点,农牧民群众就能早受益一天……
2014年11月,王超众被选聘为刚刚成立的中国铁塔阿里地区公司副总经理并主持工作,孤身一人,从拉萨千里迢迢来到了条件相对更差的阿里,开始了援藏的新征程。
刚到阿里,除了要适应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外,王超众还面临着缺乏技术人员、项目资金、办公条件等诸多困难。就连公司挂牌成立那天,都是请来地区联通公司的员工帮忙张罗,才得以顺利完成挂牌仪式。
人员和车辆一经配齐,王超众就带领4名员工,历时3个多月时间,行程逾万公里,爬雪山、战严寒,穿越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无人区和永久冻土层,在人迹 罕至的阿里高原,顺利完成了分散在34.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3家通信运营商近500个基站的资产清查和后期全面存量资产接收工作,其中他亲自去过的基站 就超过100个。
2015年年初,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顶着凛冽的寒风,王超众和几名员工从措勤县出发,前往革吉县亚热乡清查基站。早上8点出发,直到凌晨3点才到乡 里,他们在群众家里的卡垫上睡了一个囫囵觉,第二天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附近基站开展工作。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地区,躺着不动都会有严重的高原反应,何况 王超众他们还要顶风冒雪、手脚并用地爬上矗立在没有道路的山顶上的基站,难度可想而知。一趟下来,往往要花上3个多小时。整整一天时间,他们也就清查了3 个基站。
“爬山的时候,我沉重的喘气声和发抖的双腿把大家吓坏了,都劝我别上去了,我就说既然已经走到跟前了,一定要去看看。”王超众笑着说道,“阿里条件确实艰苦,但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除了清查基站,2015年,王超众还带领全体员工完成新建、改造157个基站的铁塔和机房,解决曲索玛等7个农牧区、扎西岗等3个边防部队的网络信号覆盖问题,为500多名农牧民群众和部队官兵提供了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超过了以往十年的工程量。
此外,中国铁塔阿里地区分公司还先后圆满完成了第六届象雄文化旅游节、自治区成立50周年阿里慰问团的通信应急保障工作,并且荣获“2015年度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奖”。
荣誉的背后,是王超众在一年半没有回过家、长期失眠、同时患有多种高原病等不利情况下的辛勤付出与努力。
工作之外的王超众,还是个积极投身公益的热心人。近年来,他累计献血超过2000毫升,为汶川地震捐款、缴纳特殊党费,为“4·25”尼泊尔地震捐款,资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名贫困学生读至研究生,为家乡的许孟中学捐助助学金等等,累计捐资超过4万元。
“天下没有远方,西藏就是故乡,党和人民需要我成为一棵红柳,我便会茁壮成长。”王超众说。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