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的眼里,拉萨自然、纯净;白天,俗世喧嚣与澄静信仰共生;夜晚,静谧恬淡手可摘星;与她相处,仿佛在尘世与天国中穿行。 为了让万种风姿的拉萨更添千般魅力,江苏省对口援藏坚持做到三“心”二“意”。 对口援藏是党中央治边稳藏的重大战略部署。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工作以来,又即将走过一个不一样的三年。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江苏省对口援藏是怎么个三“心”二“意”—— 倾注三“心”
围绕以项目助推拉萨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为中心
坚持把助推拉萨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注重通过援藏资金和项目推动拉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切实提高拉萨经济“造血”能力。
组织实施达孜农牧科技示范园配套设施、曲水设施农业基地、墨竹工卡甲玛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等净土健康和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以及各县中小企业创业孵化中心(基地)等援建项目,加强受援地优势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延伸产业链条。
组织实施达孜、曲水、林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等援藏项目,着力增强园区对产业项目的吸纳能力,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功能,园区已成为受援地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途径一
主动引入江苏开发区管理经验,突出强化制度建设,帮助健全和完善了园区项目会审会办制度、土地合同管理、土地出让金管理、经营性土地出让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帮助拉萨经济开发区在全区率先完成“三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用园区规范管理带动服务对象依法依规建设。 途径二
积极推动柳梧新区城市建设和项目招引,顺利完成国际总部城、拉萨之窗等重点建设任务,成功帮助引进京东、江苏毅达资本等知名企业,柳梧拉萨城市副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 途径三
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江苏和拉萨企业开展合作,提升拉萨产业发展层次,拓展拉萨产业发展空间,帮助受援地企业开拓内地市场,完善拉萨净土健康产品国内市场营销体系。 以突出不断改善基层群众生活条件为重心
大力支持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区公共服务。组织实施受援四县国道沿线民房整治改造和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完成援建投资2000万元,受援地农牧民集中居住点的给排水、道路、绿化、路灯等配套设施得到有效完善,农牧民的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组织实施农牧区道路建设、农业机械化配套、农牧综合服务站、农产品科技示范推广中心等19个援建项目,完成援建投资1.03亿元,有效提升了受援地在道路交通、生产机械、技术展示、产品推广等方面的生产条件。 组织实施达孜县花卉示范生产基地、曲水县核桃种植基地、林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墨竹工卡县蔬菜基地等援建项目,帮助受援地发展特色林果和特色养殖,在适宜农区建设高效日光温室,示范引导受援地发展现代化的设施农业;积极引入江苏在城市发展、城镇建设方面的经县开展城乡规划修编工作,完善空间布局,打牢长远发展基础。 围绕拉萨市“党建统市”战略,探索实施“基层党建援助”新模式。推动市、县、乡、村四级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积极促成徐州市委组织部、苏州市部分乡镇党委与拉萨有关单位协议共建;整合5000万元援藏资金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示范工程,进一步夯实了拉萨市的农牧区基层工作基础;南京市援藏干部积极联系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在墨竹工卡县建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首个“党建研究联系点”,为推进农牧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促成江苏省华西村与拉萨市曲水县曲水村结成“党建共建”帮扶对子,以党建共建为载体,深化两地交流合作,促进民族团结。 结对共建 贴心帮扶 确保农牧区基层群众得实惠。2013年以来,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深入各自驻村点,走访慰问农牧民,结对帮扶贫困大学生家庭,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开展“水滴公益关爱学生爱心包裹情暖西藏”等爱心活动。鼓励引导援藏干部子女与在江苏的内地西藏班学生结对子。救助168名贫困青少年儿童就医入学,帮扶90多户贫困患病农牧民群众,共解决救助基金970多万元。2015年“4·25”地震发生后,江苏省委省政府及时致电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慰问灾区群众,捐助500万元支持灾区抗震救灾。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在派出援藏干部参加灾区医疗救助、卫生防疫的同时,积极捐款捐物,共为灾区捐款9.1万元。 2013年以来,江苏省投资9.51亿元,重点规划实施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拉萨市综合展馆、拉萨市东城人民医院、拉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20个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推进教育质量提升。组织实施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拉萨市第三中学改扩建,达孜县、曲水县中学教学综合楼、墨竹工卡县南京实验小学、希望小学、东城幼儿园等援建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受援地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其中,江苏省累计安排援藏资金2.6亿元,建设硬件基础和教学设施一流的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并组织实施江苏组团式教育援藏,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加强医疗能力建设。组织实施拉萨市人民医院环境改造、拉萨市东城人民医院等援建项目,改善受援地群众就医环境、优化受援地医疗资源布局。组织实施拉萨市疾控中心和11个乡镇儿童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项目,完善拉萨市免疫网络,让受援地儿童能够享受安全、规范的预防免疫服务。墨竹工卡县投入援藏资金2725万元发展卫生事业,规划新建2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及县人民医院信息化远程诊疗系统,基层医疗手段和水平得到提升。三年中,江苏援藏医生共接诊3.5万余人次,开展各类手术近2000台次,审签影像和检验报告2.1万余份,培训各类人员1万余人次,开展新项目近60余项。组织援藏医疗队在农牧区开展巡回义诊活动11次,接诊农牧民病人7000余人次。 坚持以扩大人才智力援助效应为核心
江苏援藏始终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长期援藏与短期援藏相结合,不断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力度,扩大人才援藏规模。
三年来,江苏省共投入人才智力经费3338万元,实施人才和智力援助项目82个。 江苏省每年选派15名医生赴拉萨市以及墨竹工卡、达孜、曲水、林周四县人民医院开展一年短期卫生援助。 徐州、南通、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在2014年首批选派55名援藏教师的基础上,2015年又选派33名教师赴拉开展两年期援藏工作。 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主动作为,共引进在藏服务半年以上的短期援藏专业技术人才38人次,联系内地90多名医生进藏开展医疗服务,组织内地专家学者进藏授课120多次;组织拉萨市党政领导干部1800多人次、专业技术人员2100多人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370多人次、基层农牧民群众1500多人次到内地学习培训、挂职锻炼。 充分发挥援藏干部人才“传帮带”作用。三年来,共培训基层党员干部、联户长和农牧民群众1600多人次,有力推动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同时,通过产业援藏平台,不断为农牧民党员群众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通过典型引路,把农牧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有效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服务群众的作用发挥得更加明显,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提高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了带头人。 执著二“意”
江苏省第七批共126名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工作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历次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继承发扬“老西藏精神”和新时期江苏精神,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创新援藏理念、扩大援藏效应,援藏工作内涵不断丰富发展,推动形成了以干部人才援藏为主,经济援藏、教育援藏、卫生援藏、就业援藏、科技援藏并重的对口援藏工作新格局,为促进拉萨长治久安和长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年来,援建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受援地的民生水平,受援地生产生活、教育医疗、人才培训等条件明显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也使受援地群众切实感受到江苏援助带来的变化,受援地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一直在深入思考这“援藏三问”,孜孜以求的脚步遍及雪域高原,默默奉献的汗水洒满拉萨河谷。如今,三年心血凝聚成的答卷。在所有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心目当中,援藏并不仅仅局限于三年任期内,而是自己必须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在拉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在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拉萨篇章的火热实践中,他们无疑是、并将永远是自豪的参与者、无私的奉献者。
责任编辑:刘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