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援建的江苏实验中学。记者 蒋盖 摄
图为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吴宏亚(左)与拉萨市领导一起查看青稞育苗情况。 记者 段敏 摄
2016年,苏州市援藏工作组筹措社会各界爱心捐助200万元设立了林周县“微笑天使”医疗救助基金,专项用于资助林周县农牧民家庭三类疾病的治疗救助经费:先天性唇腭裂、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疾病(即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 图为旁多乡先天性唇腭裂患病儿童在林周县人民医院接受免费治疗。 记者 蒋盖 摄
图为江苏省援藏教师孙志刚(左一)与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教师央吉(中)进行教育探讨。 记者 段敏 摄
为了提升林周县乡(镇)卫生急救应急体系,今年,江苏省苏州市为林周县购买了10辆救护车。 记者 蒋盖 摄
图为江苏援建拉萨市综合展馆。 记者 蒋盖 摄
对口援藏是中央的重大战略。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援藏工作的重要意义。
三年前,江苏省第七批126名援藏干部带着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家乡人民的重托来到西藏拉萨。
三年来,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始终坚持“科学、真情、持续”援藏工作理念,继承发扬“老西藏精神”和新时期江苏精神,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创新 援藏理念、扩大援藏效应,援藏工作内涵不断丰富发展,推动形成了以干部人才援藏为主,经济援藏、教育援藏、卫生援藏、就业援藏、科技援藏并重的对口援藏工 作新格局,为拉萨长治久安和长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注重“造血”,产业带动,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年来,在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和拉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拉萨市产业发展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
——在曲水县,江苏援藏团队依托当地设施农业基地所形成的农牧资源集聚优势,着力引进带动作用强、产品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组织实施了农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
——在达孜县,江苏援藏团队整合援藏资金,投入农牧业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提高农牧产品附加值,促进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
——在达孜工业园区,江苏省共安排援藏资金6.5亿元,援建近12条道路和5大重点配套工程。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家自治区级工业园,入园企业已超过600 家,其中实体型企业58家,2015年实现产值近20亿元,是2012年的2.2倍,实现税收是2012年的8.1倍,为400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是 2012的4倍。
——在曲水才纳现代农业示范园,江苏省共安排援藏资金6000多万元,组织实施智能连栋温室等援建项目,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和载体功能。2015年,该园区累计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已发展成为引领曲水产业发展、百姓致富的示范项目。
——在林周鹏博健康产业园,江苏省援藏团队组织实施北环路、干渠路、西环路等援建项目,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园区依托当地良好的农牧业和矿泉水等资源优势,实现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底,已累计有14家企业落户。
——在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援藏干部主动引入江苏开发区管理经验,强化制度建设,帮助健全和完善了园区项目会审会办制度、土地合同管理、土地出让金管理、经营性土地出让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在全区率先完成“三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园区企业的一致好评。
——在柳梧新区,江苏援藏干部主动为城市建设和项目招商引资出谋划策,顺利完成了国际总部城、拉萨之窗等重点项目建设任务,通过“以商招商”、“上门招商”等多种方式,成功帮助引进了京东、江苏毅达资本等知名企业,使柳梧新区作为拉萨城市副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
这仅是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三年援藏的一个缩影。
三年来,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注重通过援藏资金和项目推动拉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切实提高拉萨经济“造血”能力。2013年以来,江苏省共安排对口援藏 资金15.42亿元,实施援建项目103个,促进了拉萨经济转型升级,促使拉萨市经济发展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南京、苏州、镇江、泰州等援藏工作 组和省直机关援藏干部结合拉萨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重点围绕打造旅游、文化、净土健康等优势产业和园区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辟内地销售渠道,助推 拉萨产业发展步伐。
重心下移,突出民生,不断改善基层群众生活条件
江苏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援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70%的援藏项目资金向基层和民生领域倾斜,重点保障与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层基础项目,以改善民生争取民心,用真情维护藏汉民族团结,着力提升援藏项目建设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进藏以来,大力支持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区公共服务。大力实施整治改造和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完成援建投资2000万元,受 援地农牧民集中居住点的给排水、道路、绿化、路灯等配套设施得到有效完善,农牧民的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组织实施农牧区道路建设、农业机械化配套、农牧综合 服务站、农产品科技示范推广中心等19个援建项目,完成援建投资1.03亿元,有效提升了受援地道路交通、生产机械、技术展示、产品推广等方面的生产条 件;组织实施达孜县花卉示范生产基地、曲水县核桃种植基地、林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墨竹工卡县蔬菜基地等援建项目,帮助受援地发展特色林果和特色养 殖,在适宜农区建设高效日光温室,示范引导受援地发展现代化的设施农业;积极引入江苏在城市发展、城镇建设方面的经验,援助受援四县开展城乡规划修编工 作,完善空间布局,打牢长远发展基础。
2013年以来,江苏省共投资9.51亿元,重点规划实施了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拉萨市综合展馆、拉萨市东城人民医院、拉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20个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在教育援藏领域,组织实施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拉萨市第三中学改扩建、达孜县、曲水县中学教学综合楼、墨竹工卡县南京实验小学、希望小学、东城幼儿园等 援建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受援地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其中,江苏省累计安排援藏资金2.6亿元,建设硬件基础和教学设施一流的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并组织实施江 苏组团式教育援藏,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卫生援藏领域,组织实施拉萨市人民医院环境改造、拉萨市东城人民医院建设等援建项目,改善受援地群众就医环境、优化受援地医疗资源布局。组织实施了 拉萨市疾控中心和11个乡镇儿童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项目,完善了拉萨市免疫网络,让受援地儿童能够享受安全、规范的预防免疫服务。墨竹工卡县投入援藏资金 2725万元发展卫生事业,规划新建2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及县人民医院信息化远程诊疗系统,基层医疗手段和水平得到提升。三年来,江苏援藏医生共接诊 3.5万余人次,开展各类手术近2000台次,审签影像和检验报告2.1万余份,培训各类人员1万余人次,开展新项目近60余项。组织援藏医疗队在农牧区 开展巡回义诊活动11次,接诊农牧民病人7000余人次。
拓展领域,创新形式,探索实施基层党建援助新模式
围绕拉萨市“党建统市”战略,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积极把江苏的先进基层党建理念、经验和方法引入拉萨,探索实施“基层党建援助”新模式。推动市县乡村 四级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积极促成徐州市委组织部、苏州市部分乡镇党委与拉萨有关单位协议共建;整合5000万元援藏资金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示 范工程,进一步夯实了拉萨市的农牧区基层工作基础;南京市援藏干部积极联系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在墨竹工卡县建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首个“党建研究联系 点”,为推进农牧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促成江苏省华西村与拉萨市曲水县曲水村结成“党建共建”帮扶对子,以党建共建为载体,深化两地交 流合作,促进民族团结。
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在充分发挥援藏干部人才传帮带作用的基础上,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长期援藏与短期援藏相结合,三年来,共培训基层党 员干部、联户长和农牧民群众1600多人次,有力推动了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同时,通过产业援藏平台,不断为农牧民党员、群众提供就业机会。通过典 型引路,把农牧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有效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党员干部走在致富奔小康前列。
结对共建,贴心帮扶,确保农牧区基层群众得实惠
2013年以来,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深入各自驻村点,走访慰问农牧民和结对帮扶贫困大学生家庭,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第七批援 藏干部共结对帮扶贫困农牧民230多户、资助孤儿和贫困学生318名,援藏干部个人捐赠慰问金、助学金和慰问品约81万元,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640 多个。在江苏援藏干部的牵线搭桥下,拉萨晚报与南京晨报合作开展“水滴公益关爱学生 爱心包裹情暖西藏”活动,向内地爱心人士为拉萨困难学生募集捐赠。截至目前已经组织三次集中捐赠,惠及200多名困难学生。在新媒体助力下,爱心人士来源 已经超出南京,遍及全国,甚至国外爱心人士也积极参与进来。
此外,江苏第七批援藏工作队三年来积极组织动员内地企业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为拉萨募集款物1600多万元。组织100多名藏族中小学生夏令营到江苏开眼 界、长见识,鼓励引导援藏干部子女与在江苏的西藏内地班学生结对子。南京市、苏州市、泰州市分别设立爱心救助项目,先后救助168名贫困青少年儿童就医、 入学,帮扶90多户贫困患病农牧民群众,共解决救助基金970多万元。
2015年西藏“4·25”地震发生后,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在派出援藏干部参加灾区医疗救助、卫生防疫的同时,积极捐款捐物,共为灾区捐款9.1万元。
从严管理,提升素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教育引导全体援藏干部牢记使命,以“融入西藏、践行使命,争做优秀援藏干部”为理念,统筹抓好各项工作任 务落实,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江苏援藏干部队伍。三年来,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严格自律,与拉萨各族干部 群众同甘共苦、并肩战斗,在艰苦复杂环境中砥砺成长,经受了最深刻的党性教育、最直接的国情教育、最生动的民族团结教育、最严峻的反分裂斗争教育,能力素 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三年来,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一直在深入思考“援藏三问”,孜孜以求的脚步遍及高原各处,默默奉献的汗水洒满拉萨河谷。
在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看来,援藏并不仅限于三年期限,而是自己必须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在拉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拉萨篇章的谱写中,他们无疑是、并将永远是自豪的参与者、无私的奉献者。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