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援藏

中国铝业公司援藏干部胡志军:脚步丈量民情 实干赢得民心

2016年07月22日 11:0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巴典曲扎
分享到:    

2013年7月,胡志军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第七批援藏干部,中国铝业公司第五批援藏干部领队,告别父母妻儿,告别生活了40年的北京,肩负24万中国铝业公司员工重托,来到西藏,挂职昌都地委副秘书长、察雅县委副书记。

此时,他的父母都已年过八旬,儿子刚刚五岁。

3年来,胡志军努力克服高寒缺氧、气候变化异常、生活条件艰苦等不利因素,把组织上的信任作为做好援藏工作的巨大动力,视察雅为第二故乡,把藏族人民当作 亲人,以忘我的工作热情和扎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主动融入到察雅的经济社会建设中。在中国铝业公司援藏工作队交出的一份份精彩“答卷”中,凝结着胡志军的心 血与汗水。

心系基层 足迹遍布全县

察雅,位于昌都东南部,澜沧江中上游,境内海拔多在3000-4000米之间,县域面积8400多平方公里。

“不能浮在面上,要深入下去”,这是胡志军对援藏工作的基本认识,也是他开展基层工作一直遵循的原则。

进藏工作以来,胡志军每周的工作大致是这样安排的:三天下乡,进村入户;两天在县城或昌都地区行署研讨工作;余下两天对工作进行总结、休息。进藏仅一个月,胡志军就跑遍了察雅县13个乡镇及所属部分村庄,行程数千公里。

察雅山高谷深,下乡进村的道路极不好走,从县城到最远的乡,越野车要开十多个小时,来回一趟至少要两天。在部分险要路段,当车在山腰绕行时,偶尔碰上会 车,其中一辆车可能要倒退三四公里才能找到两车错行的路段。车在行驶过程中,靠峡谷一侧的人根本不敢往车外看,车外10至20厘米就是万丈深渊。但胡志军 对此已习以为常了。他说,这不是最差的路,也不是最远的路。他结对帮扶的村民中,有一户离县城至少要走15个小时以上的路程。

如今,胡志军的足迹基本遍布所有村组。期间,他主动与人口多、生产资料少、劳动力少的家庭和一名独居的聋哑老人结成了“亲戚”,每月都到他们家串串门、拉 拉家常,并带去慰问金和基本生活物资。此外,下乡时遇到群众看病住院,他都积极帮着联系医院、协调床位、购买营养品;有群众需要办事,他出面帮着出主意想 办法,避免走弯路、绕远路;有群众愿意尝试新型农业种植或牧业养殖,他积极提供支持,帮忙解决资金问题,减少群众负担。

知行合一 “输血”“造血”并举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基础较薄弱,西藏不少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仍以“输血”为主。如何增强察雅县的“造血”功能,是胡志军进藏工作以来一直思索的问题。

胡志军告诉记者,西藏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输血”是必要的,“造血”是必须的。具体到察雅县,要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需在人才与产业两方面下功夫。

“调研中我们发现,以往一些援藏项目建成后,没有发挥应有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当地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胡志军说,为此,中国铝业 援藏工作队在扎实开展项目建设的同时,适度加大对察雅县干部的培训力度,开展智力援藏。胡志军进藏工作以来,先后组织17名在偏远乡镇执教的老师,到内地 开展培训与教学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邀请中国铝业公司所属单位专家进藏指导、调研援藏项目,并积极组织察雅县本地干部赴内地考 察、学习和培训。截至目前,已组织培训各级党政干部70人次,培训医疗卫生、农牧、广电等职工30人次,组织专业技术人才赴内地开展技术交流40人次。培 训一人,受益一片,为察雅县跨越式发展打下牢固的人才基础。

胡志军勤于调研,到察雅工作没多久,他就对该县的“家底”摸了个透。察雅县矿产资源丰富,河谷地带适宜种植各类水果和经济作物,胡志军认为自己工作的努力 方向就是要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挥察雅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中国铝业公司对援藏干部的意见与建议高度重视,多次派人赴察雅考察、勘探矿 产资源,并把开发当地矿产资源列入援藏工作,察雅县矿产资源开发即将迎来新的高潮。在特色农业方面,胡志军等援藏干部充分利用援藏资金,在当地建设现代农 业示范园,让不少群众吃上了“水果饭”。

采访中,胡志军还向记者介绍,他正在积极筹建察雅县民族手工业及旅游制品中心,推进当地民族手工业的发展。

十年接力,援建硕果累累

经过十年“接力棒”式的援建,经过自己一年多的努力,胡志军很欣慰自己与察雅人民群众一起感受到了援藏的丰硕成果。

烟多镇,察雅县城所在地。小城规模并不大,一条主干道,两旁楼层低矮的房屋,远不及内地繁华的乡镇。但小县城也有人气最旺的地方,那就是县城的文化广场 ——占地3480平方米,总投资330万元。藏族姑娘央金告诉记者:“清晨,小孩在这里读书,年轻人在这里跑步,跳舞;傍晚,这里的露天电影、文艺演出一 个接着一个,吸引着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广场的修建极大地丰富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一项在当地深得人心的民生工程。

吉塘镇,紧靠214国道边。马有盈的果园又到了收获季节,千亩苹果园硕果累累。当胡志军与记者一行进入果园时,正在摘苹果的土邓尼玛、丹增玉珍马上迎上 来。对这位“胡书记”,她们并不陌生,果园能有今天的收获,全靠援藏单位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援。果园由200亩到今天的1000多亩,援建单位为此投资了 150多万元,还解决了十几名群众的就业。高原的苹果,昼夜温差大,日照充分,含糖量特别高,这些从未喷洒过农药的苹果,摘下就能吃,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进藏以来,胡志军个人长期帮扶贫困学生12名,结对帮扶困难群众4户,累计支出超过6万元。他还积极联系北京相关医疗机构,出资为一名先心病儿童、两名罹患严重眼疾的儿童进行手术治疗。

经过十年的援建,中国铝业公司至今已在察雅县投入资金过亿元,已有五批次干部接力援藏,胡志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并获得西藏自治区优秀援藏干部、察雅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程利娜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