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援藏

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教师队伍:桃李芬芳育英才

2016年11月29日 10:1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王莉
分享到:    

组团式教育援藏是新时期教育援藏模式的重大创新,将过去的分散式援教变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示范性中小学,进而带动西藏其他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对补齐教育短板、全面提升西藏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每年800名援藏教师进藏支教、400多名西藏教师赴内地学习、集中力量援助发展一批示范性中小学……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的战略部署。一年多来,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老师们和孩子们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知心人。

用情做教育,用心做管理

2015年8月4日,工美附中杨士森老师来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开始为期两年的援藏生活。

“我就想着把我们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带到西藏,为西藏的基础教育作出贡献。”说起参加援藏工作的初衷,杨士森这样说。

头疼、气短、心悸和失眠等高原反应第一时间给了杨士森一个“下马威”。可倔强的他在到校后的第二天依然精神抖擞的出现在工作岗位上,接任初二(5)班的班主任,同时担任初二年级两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

“那个时候的初二(5)班,可是有名的‘双差班’,没有老师愿意成为这个班的班主任,我和孩子们互相‘收留’了彼此。”说起和初二(5)班孩子们的缘分,杨士森口中满是幸福,“现在的初二(5)班依然是全校‘最有名’的班级,只不过这个‘最有名’今非昔比。在这一年里,我们班获得了艺术节舞蹈比赛初中部第一名、班级合唱第二名等荣誉,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班级总分已经追平年级成绩。”

一年的时间,初二(5)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一切得益于杨士森一直坚持的“用情做教育,用心做管理”教育理念。

刚接班的第一个学期,杨士森利用周末,骑自行车走访了拉萨市城关区17名同学中的13个家庭,并通过电话、微信、请家长到校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和班里每个学生家长单独沟通,与家长互通学生成长、发展情况,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形成了坚实有力的家校教育合力。同时,他把工美附中PTA组织成熟的教育模式运用到“基础薄弱”的初二(5)班,让孩子们在信任、关爱的环境中缓慢成长、成才。

在高原,我收获了太多

刘俊生是安徽省利辛县高级中学的一名生物老师,今年刚满30岁。今年8月份,带着心中对西藏这个神秘地方的向往以及支援边疆的热情,来到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

“当初选择来西藏时,孩子刚满1岁,妻子不太同意,我就天天做她的工作,最后我胜利了。”采访中,电话那头时不时传来他爽朗的笑声。

来到西藏后,除了经历着很多人都有的高原反应,对于这个80后小伙来说,还有一个难题——做饭。“自己在家里从来没有做过饭,到这后只能自己动手,本身就不会做饭,再加上这边的沸点低,第一顿饭就没做熟。”刘俊生说。如今,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刘俊生与几个小伙伴已经可以做些简单的饭菜,温饱已经不是问题,而高原反应却一直存在。

“刚到这儿的几天,头晕、胸闷,还流鼻血,这些都是正常的高原反应,现在虽然已经适应,但还是不能剧烈运动。”刘俊生说,他所带的班级有4楼的,也有5楼的,每次上课走到教室,都会气喘吁吁。“老师别走太快”“老师您歇歇”……上楼途中,同学们的关心总会萦绕在耳边,让刘俊生感到很温暖。

“这里的孩子特别懂事,性格活泼,上课气氛很活跃。记得有一次上课,有一位同学的作业没有完成,我当时的表情有点严肃,可能是看我不高兴了,他身旁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给你唱首歌吧’。”刘俊生说,学生们的普通话虽然不太流利,但简短的言语却总能让他感受到孩子们的真诚与关爱。

受语言、阅历等因素影响,教学中刘俊生也面临一些难题。“一开始最头疼的就是举例子。生物教学中,一般会通过举例子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了解,但当我随口举出一个事物时,很多学生都没见过,就没法继续讲,因此在备课中,我只能提前做功课,尽量通过当地有的东西举例子。”刘俊生说。

“刘老师的课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刘老师更像是我们的大哥哥,我们很喜欢他”……一个带着简单梦想的大男孩,在雪域高原结识了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收获着不一样的感动。

真情付出收获真情回报

“一天、一周……就这样,我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支撑到今天,不久的将来,雪域高原必将春暖花开、花香四溢。”夜已深,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援藏教师钱维胜备好第二天要教授的课程后,在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和学生们相处一段时间后,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课堂纪律松散,课堂上甚至还会出现互相递东西、喝水、吃东西、做小动作等情况,让钱维胜倍感压力。

梦想跌进现实的深渊时,钱维胜不停地对自己说:“冷静下来,静能生慧,勤能补拙,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冥思苦想之后,钱维胜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浅一点、课堂容量少一点、授课材料实一点、课堂活动多一点、课堂氛围活一点、练习定位准一点、师生距离近一点……课余时间,钱维胜经常找学生聊天,为学生们排忧解难,和学生加深感情。孩子们生病了,钱维胜第一时间出现在孩子的面前,给孩子端水送药;孩子学习遇到了难题,他利用周末给孩子辅导功课;孩子有了丁点进步,他会买些奖品鼓励孩子……感人心者莫乎于情,真情付出总会收获真情回报。一年多里,钱维胜逐渐收获了孩子的依恋、家长的赞同、同事和领导的信任。

天道酬勤。2015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拉萨站的分赛活动如约举行,钱维胜辅导的5位学生成功地冲出了初赛、复赛、决赛,并在西藏自治区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荣获西藏自治区团体一等奖,学生分别荣获西藏自治区一等奖和拉萨市一、二等奖;2016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拉萨站的决赛中,钱维胜辅导的学生分别以92分、91分、89分、80分荣获拉萨市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七名,并以绝对优势赢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我在西藏,心在这里——一个新的家。如今,雪域高原上,越来越多的援藏教师们正在用他们手中的粉笔书写对西藏孩子们的爱。

责任编辑:程利娜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