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援藏

援藏背后的人文关怀

2017年03月13日 11:5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分享到:    

援藏之前,陈人杰供职于企业,工作之余写写诗,这也是大部分中国诗人的日常状态。而如何从日常经验里写出不寻常,或许成了陈人杰不断在琢磨的问题,这可能也相应地成为了他持续写作的动力。陈人杰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抒情诗人,与他这些年不断地自我训练和深度思考有关。援藏组歌《极地放歌中国梦》对于陈人杰来说,可能是一个命题作文,而如何将命题作文写好,确实是有难度、有挑战性的。他为纪念中央对口援藏20周年专题晚会而写,我相信,这肯定给了陈人杰非常大的考验:短短几年时间,他如何全面认识西藏,如何真正作为一个援藏干部来深切地体验所有援藏人的心境,这心境包括离乡之苦,现实之困,付出之真,感恩之心,以及所有对西藏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

其实,与其说陈人杰是在写所有援藏干部们的心声,不如说是在写他自己。尤其是他以乐章的形式来逐步呈现,缓缓推进,就像在述说一个感人的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所有出场人物都在围绕这个故事诉说自己的衷肠,贡献自己的力量。像《阿爸的青稞酒》《远方的妻子》《写给妈妈的一封信》等,确实是写出了援藏干部的一种艰辛,一种挣扎之后自觉的奉献意识,因为他们爱上了这片土地。

组歌的点睛之笔是那首《极地放歌》,它没有被谱曲,而是以朗诵的形式体现,它是援藏干部在抛下了一切杂念和顾虑后于藏地吐露的心声,既令人回味,也让人思考:“我要在蓝天白云的极地歌唱/我要让帐篷成为一首诗/牛羊成为一首歌/我要在高高的雪山上歌唱/让哈达缠住心跳/让血液浇灌青稞/我要用揉搓酥油糌粑的手揉搓灵魂……”这种吟唱般的书写,更像是一种升华,精神的升华,灵魂的升华。它让人有着付出辛劳后的那种自我回报感:从进入这块土地,从踏上这片雪域高原,到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这种转化是有着诗人的感情投入在里面的。所以,他才会在组诗里发出爱的呼唤,才会写出一种援藏人融入高原的真精神和真风采。

在写《极地放歌》组歌前后,陈人杰也以“西藏书”系列组诗30首对此作了回应,我甚至将这30首关于西藏的诗当作《极地放歌》的一个详细注解,也可以说是注释版的《极地放歌》。他写了喜马拉雅山脉、南迦巴瓦峰、珠穆朗玛这些代表西藏的自然和建筑景观,也写了经幡、牦牛等青藏高原常见的意象,还从历史的角度写了古格王朝和卡若拉冰川,更多时候,他在书写自己最日常的高原生活,写捡石头的乐趣,写看一只小羊的忧伤,写赶赴申扎路上的感受,写调研途中的思索,写缺氧的难受与痛苦,写在塔尔马乡小学的见闻……这些都是诗人在西藏最真切的现实生活。而还有一种生活,它虽然与物质无关,但和内心相联,是诗人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那就是对西藏积存下的感念,比如《西藏的孤独》等,相比于那些现实的可以还原的生活,这几首诗好像都是虚的,但正是诗人这些最直观的感受,才是西藏生活的真相。

陈人杰写过一首短诗,名为《西藏》,他替自己和更多在这里生活的人道出了一种心声:“你是游子抵达故乡的道路/你是饥饿者的食粮/浮名者的心病……”。从这个角度来说,陈人杰的诗歌,是富有人文关怀的,而他的《极地放歌》与《西藏书》,同样是此前人文关怀书写的延续和拓展。(文章有删减 刘波)

责任编辑:程利娜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