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天热了,我们有时在办公室穿拖鞋。老党员谢老师来后,要求上班必须穿戴整齐。他说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而且还要注重仪表,穿着整洁,病人看到我们充满精气神,也就增加了信任感。”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谢尚奎的助手,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的张自飞对这个细节记得很清楚。他说:“谢老师对年轻人“传帮带”,他做的手术,整个过程像解剖图一样。经过几个手术,我的头脑清晰起来,比如说哪条血管可能出现什么问题都明明白白。现在,有谢老师在背后,我觉得很有信心。”
说起读片会,影像科的段爱民打开话匣子:“现在设备有了,人就要跟上设备,必须边干边学。之前创二甲时虽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实话实说,执行不力。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王颖老师来到这里,我们的业务学习实现规范化。她看起来平易近人,治学非常严谨。用她的话说:‘我已经很客气了,大家还是觉得太严格。’每天上午7:45,全员到会,由头一天值班人员选张片子,先讲,然后大家讨论。人人都有压力,你要是讲不出来,无法向科室交代,自己也无地自容。为了第二天能拿出东西,有些人下午下班不回家,先把片子找出来,晚上查资料。一个简单的病,只有准备充分,到时才能讲出来。如遇疑难杂症,更要下一番工夫。坚持下来,业务水平自然而然提高了。”
刘磊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任医师刘小彭的助手,他的感悟是:“老师对医护人员的要求细致而且规范,术前、术中、术后都要评估。治学中,他传播先进的临床思维,与国际接轨。”泌尿科护士长王娟补充说:“刘小彭老师在医德医风方面注重细节,办公室总是自己打扫。对病人和护士像亲人一样。手把手教我们术后护理。每个病人都要看。有时病人的尿弄湿了他的鞋子,他反而安慰病人不必在意。”
将近一年了,影像科护士长张向丽清楚地记得:“他们来到这里,第一天吃饭时,讨论的就是怎样工作、如何配合。王老师在影像科带的技师是三个年轻人,都是二十刚出头,现在放射、CT、磁共振都学会了。我们也有娱乐,有时傍晚吃完饭,我和王老师一起到大学校园里练练瑜伽、打打乒乓球。”
副院长汪正亮说:“他们不把自己当过客,而把自己看作医院的主人,与全院一起从基础规范,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寻找突破口,把优势发挥出来。他们说,以后即使盖好了三等甲级医院标准的楼,人才和技术同样要与之匹配。他们在小处也是严格要求自己。刚开始,医院为他们配的是小办公室,但他们非要挤大办公室,说更利于工作。他们节假日回去,坐上出租车就走,从不给医院添麻烦。”
谈到中山大学援藏医疗队,西藏民族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袁东亚感触颇多:“前不久,一位新疆退休的老干部来做手术,他得的是前列腺癌,有人问他为什么那么远跑到这里,他说,刚开始是冲着中山大学的三位专家来的,接触后感受到名实相符,这里服务好、手术水平高。快出院时,他还到一些病房义务宣传。患者的感受印证了三位专家的言行。”
一转眼,为期一年半的援助,三分之二的时间过去了。学校希望在他们之后,再来一批类似的医疗技术骨干援助。三五年后,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就能脱胎换骨,大放异彩。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