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援藏

上海医疗人才援藏工作:为让雪域医疗跟上全国脚步

2017年06月06日 15:4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孙开远
分享到:    

快一年了,吴惺已习惯步入略显简陋的手术室,穿梭在不那么整洁的病房,享受着被亲切呼唤“安吉拉”(医生)的自豪。

吴惺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现任日喀则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2016年6月,他与其他十几位医生从黄埔江畔来到雪域高原,从上一批援藏医生手中接过“组团式”援藏接力棒。

有健康才有小康。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是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计委针对西藏医疗服务事业快速发展,而提出的重要援藏举措。近年来,上海市把“组团式”援藏工作与日喀则市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组织上海卫生计生系统力量,推动了日喀则市医疗卫生事业从“输血供氧”向“造血制氧”改变。

技术帮扶:提高素质

入藏第一周,还有高原反应的吴惺就投入到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抢救中。

2016年7月,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连续出现3例神经外科术后伤口感染病例。他发现手术室神经外科器械仅采用熏箱消毒,存在严重的感染隐患。吴惺又马上把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器械消毒方案介绍给手术室,改进了消毒措施,杜绝了感染。在吴惺的带领下,神经外科医生们组团作战,对两名伤口感染患者进行了清创和修补手术,挽救了患者生命。这样的手术,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历史上是首例。

9月,开展日喀则地区首例复杂生长性骨折(并脑膨出)整复术。

10月中旬,邀请上海华山医院及自治区人民医院共6位专家举办日喀则市首届颅脑创伤、脑出血规范化治疗培训并现场指导,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及各县医护人员共300余人次参加培训……

近一年来,医疗队针对医院医疗人才紧缺现状,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确定82名专业技术骨干和行政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进行了师徒式的培养。

近一年来,开设辅导课程56项,教学查房837次,带教手术452台,初步形成了较合理的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同时,医疗队还选派医疗质控、院感和护理等专业技术骨干约60人赴上海短期进修。

近一年来,开展了临床医疗新技术175项,拓展和增补了医院的技术范畴,其中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已可独立开展46项。

第一例红细胞单采术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第一例喉全切加颈部淋巴术清扫治疗喉癌;

第一例腹腔镜肝包虫病切除;

……

医疗队开创了数个西藏第一。

截至2016年底,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总诊疗人数达19.96万人次,比组团医疗工作前增加34.49%;急诊人数1.6万人次,同比增加64.95%;入院人数1.3万人次,同比增加39.05%;抢救成功率提高至98.29%(提高5.11百分点),正逐步实现“中病不出市”的目标。

提升科研:以院包科

如何利用学术优势,引领带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重点学科发展,也是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足踝外科主任施忠民进藏后,忍着心悸、高血压,吸着氧、吃着药,一边以身作则把先进技术引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一边着力提高医院的科研水平。

近一年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骨科已发表SCI临床论著2篇,填补了全区骨科方面的空白;

指导申报全区性课题1项、市级课题3项;

在施忠民的带领下,与他结对的医生在全国骨科大会COA上发言,填补了西藏骨科界的空白;

……

在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的支持下,上海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目前正在建设“上海·日喀则临床医学诊疗中心”。由上海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瑞金医院、新华医院、市六医院、龙华医院、儿童医院、一妇婴共8家医院进行对口帮扶,通过“以院包科”的形式全力打造日喀则市人民医院8个重点科室。努力建设日喀则市乃至全区一流的诊疗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在筹备建设,“西藏西部区域医疗中心”即将在尼玛山下崛起。

优化管理:争创三甲

“援藏,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责任;是一次历练,更是一生的财富。”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治医师朱骏告诉记者:“我们只有一个信念:让雪域高原的医疗水平赶上全国的脚步。”

朱骏医生来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后后,完善了血液科的规章制度、每天教学查房、定期为科内医生开展业务讲座、开通专家门诊、举办沪藏血液病学术交流论坛、申报各类科研课题等,全身心投入到科室建设中去。

在西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率特别高。多年以来,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效果一直不尽人意。朱骏想到利用他熟练掌握的“红细胞单采术”去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医院从美国引进血细胞分离仪,朱骏和他的团队在全球首次运用红细胞单采术来控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体内异常升高的红细胞。

半年时间里,朱骏带领他的团队施行“红细胞单采术”50余例次。不少患者发现,困扰他们多年的头晕头痛、胸闷气促、疲乏无力等症状,也在术后快速减轻和消除。一位老伯在术后兴奋地拉着医生的手说:“我好像回到了20岁。”

责任编辑:程利娜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