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援藏

北京“组团式”援藏:留下“永不走的医疗队”

2017年10月09日 10: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拉萨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次仁公布介绍儿童支气管镜取出异物病例。 杜燕 摄

从“分散式”援助到“组团式”援助,从引入资金的“输血型”援助到加大人才帮扶力度的“造血型”援助,新模式成效初显。经过北京“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和拉萨当地医务人员两年的日夜奋战,拉萨市人民医院今年顺利通过西藏自治区三甲医院的评审,更是在传帮带的医疗培训中收获了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永不走的医疗队”。

常文静(左二)与“徒弟”次仁央金(左一)。 杜燕 摄

“急行军”与时间赛跑

“从2015年8月13日接到通知,到报名、定人、出发,只有短短五、六天时间。”北京市卫计委在2015年迅速集结了北京市属医院的1名医院管理干部和14名分属妇产科、消化内科、儿科、心血管内科等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北京市首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于8月19日进藏,奔赴拉萨市人民医院工作。时任北京妇产医院院长助理的于亚滨,作为医疗队的唯一一名管理干部,担任队长。回想起两年前的事情,她觉得一切历历在目,“我们可谓急行军,入藏后就开始一边喘,一边干活了。”

于亚滨在拉萨市人民医院有了新的身份——医院院长。一家大型医院的运转离不开健全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如何提升医院的管理制度、提高医院的运转效率,是她思考的问题。因为这次,她和医疗队员们是带着“更快、更高的任务来的”——用两年时间将拉萨市人民医院创建成三级甲等医院。

从制度建设、定期例会、财务管理、基础培训、自查整改等方面着手,她带领援藏队员和当地医务人员“白天工作在临床一线,业余时间做文案工作”,与时间赛跑,相继修订完善了医院的行政、医疗、护理、应急等方面规章制度330余项,印刷7个分册,共计110万字;出台《拉萨市人民医院院长办公会制度》,2016年10月开始,召开院长办公会35次,决策事项近500项;编写了拉萨市人民医院首个《诊疗规范》,近140万字。

作为管理人员,于亚滨援藏三年。到今年9月份,她来拉萨两年多,欣喜地看到拉萨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自治区三甲医院评审,率先在西藏自治区七地市人民医院中完成三甲创建。

“单纯依靠我们自己,这样快速达到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是不可能的。”于亚滨称,成绩的取得靠“天时、地利、人和”,赶上“组团式”援藏的历史时机,是医院发展史无前例的最佳机遇。她称,在建设三甲医院诸多方面还有待提高,有信心在各方助力下不断更上一层。

医生为患者实施支气管镜手术。 杜燕 摄

传帮带助力独当一面

两年来,拉萨市人民医院不断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院医疗条件,医疗专家楼、信息化建设等项目已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依托北京市属22家医院优势资源,通过结对帮扶机制,新增学科12个,全部学科达到31个,包括心脏重症监护、重症医学科、高原病诊疗中心(含高压氧舱)、儿童支气管镜诊治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一大批首设学科从无到有、投入运营。与此同时,通过“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方式,提升当地医疗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技能。

“刚入藏就去看工作的血液透析中心,傻眼了。”第二批北京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刘航的办公地点,在去年还是个“大工地”。

为了让透析室尽快建起来,不慎骨折的她瘸着腿和队友、北京世纪坛医院护士常文静白天查房、培训当地医护人员,晚上看图纸、下工地。春节过后,血液透析中心建成投入并使用。半年来,19张床位、15台机器、10人团队,完成了透析680余例。

今年7月,常文静为期一年的援藏任务本该结束,但想到刚刚运转顺畅的透析中心护理人员不足、培训任务迫在眉睫,她自愿延期留藏一年。

如今,在拉萨的每位北京医疗队员都有至少一名、多则三、四名“徒弟”,常文静也不例外。徒弟们偶尔犯点错误,但常文静说,那是她们急切地想多学东西。不善言辞的藏族小徒弟会说:“我要快点学,老师才不用这么辛苦!” 她的徒弟之一—藏族姑娘次仁央金,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我得赶在离开西藏前把这项技术留下来。”来自北京儿童医院的杨海明因为一粒呛进2岁藏族小姑娘旦增曲吉初气管的瓜子,引发了他在拉萨市人民医院建立儿童支气管镜室并培训当地医生的心愿。

针对当地缺少设备等情况,杨海明制定气管镜室科室方案、采购设备、设计医疗流程、培训并派送当地医护人员到北京儿童医院学习……在杨海明结束援藏工作的时候,当地多位儿科医护人员已开始利用羊肺进行练习。

如今,气管镜中心已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个规范的儿童气管镜中心,开展上百台手术,其中约半数是包括次仁公布在内的当地医生独立完成的。

援藏医疗队通过言传身教,在雪域高原留下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永不走的医疗队”,培养了本地技术骨干,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拉萨市人民医院墙壁上张贴的“师徒关系对照表”。 杜燕 摄

人才不断档、经验可传承

十八大以来,北京共选派了118人赴藏支援,涵盖了卫生管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临床学科及公共卫生专业。

2015年起,中央决定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北京市卫计委党委书记方来英表示,北京动员了所有市属医院参与“组团式”援藏,确定北京友谊医院为主责单位,牵头组织实施,形成了树状结构的援助机制,北京的人才和技术及管理等各方面的营养源源不断输送到拉萨市人民医院。

他指出,帮助拉萨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的意义,不只在医院本身的进步,还在于通过创新援助的内涵和组织方式,形成一整套“组团式”工作方法和机制,对今后帮助其他受援医院快速发展,有极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两年里,三批48人次北京援藏医疗人才轮换实行压茬交接,防止出现“真空期”,真正做到了人才不断档、工作能持续、经验可传承。目前,这一整套工作方法和机制已逐步在援助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医院、当雄县医院和尼木县医院推广,预期将通过等级医院的创建,极大提高各受援医院的综合能力,为当地民众就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记者 杜燕)

责任编辑:程利娜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