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援藏

一个老兵的足迹

2019年06月18日 11:5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杨光洪
分享到:    

在成都市山南家园的楼房里,住着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已是94岁高龄的黄星奎老人感慨万分,满怀激情地向我们讲述他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光荣历史,以及停战回国后,两次到西藏参与筹建西藏干校、西藏团校、西藏公学、西藏农牧学院的故事。

1951年6月,黄星奎和他的12位同乡应征入伍后,被安排到河北廊坊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集训。随后,中央一声令下,部队向朝鲜出发。“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当年,抗美援朝志愿兵们就是唱着这首战歌开进朝鲜的。

黄星奎所在的铁道兵团主要担负着保障运输参战部队战略物资和后续部队铁路畅通的任务,这是前线部队后勤保障的生命线。美军每发起一次进攻前,首先就是要炸断桥梁,企图毁掉铁路。面对敌机的一次次轰炸,黄星奎和战友们不怕牺牲,不畏严寒,在零下30多度的冰河里扛枕木,运铁轨,运钢材,修复桥梁,抢修铁路。不少战友在修复桥梁的过程中流血牺牲在铁轨上。为了与敌人争时间、抢速度,他们顾不上和战友告别,不分昼夜地连续抢修铁路,确保了几次重大战役的后勤战略物资和后续部队的运输任务。正是有了全体参战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当他们完成任务凯旋时,和他同去的战友有9位长眠在了朝鲜的土地上,只有3位回来了。

1953年7月回国后,黄星奎被安排在西藏驻川办事处工作。经过战争的洗礼和考验,他在工作中手勤眼快,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多次赢得领导和同事们的称赞。1956年,考虑到他一贯的工作表现,领导拟安排他进藏工作。征求他的意见时,他义无反顾地决定到西藏,并邀约另一位好友,随领导第一次踏上了雪域高原。

来到拉萨,黄星奎被分配到西藏干校工作。这是一所18军进藏时培训藏汉族干部的学校,也是后来的西藏师范学院、西藏大学。各单位选派的干部在这里经过短期培训,汉族干部能说藏语、识藏文,藏族干部能讲汉语、识汉文,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再回到原单位工作。

1956年4月20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这一时期,西藏各地各行各业急需大批干部。中央指示西藏要继续培养藏族干部,从西藏各地招收了3000多名藏族干部,这批干部年纪小、文化低,农牧区招收的大部分没有文化,急需建校进行培养。自治区筹委会决定,采取区内区外办学的方式培养。一部分在西藏干校培养,一部分要去内地办学培养。那段时间,黄星奎跟随领导汤化陶去甘肃山丹筹建西藏团校。调研考察后,发现此地不具备大规模办学条件。1957年底又到陕西咸阳,筹建西藏公学、西藏团校,也就是后来的西藏民族大学。他们在短时间内,和师生们一起顶着西北的严寒,奋力拼搏,很快建起了初具规模的西藏公学、西藏团校。西藏各地招收的3000余名干部全部转到这两所学校进行培养,学习汉文、汉语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1959年3月,西藏反动上层发动武装叛乱后,西藏公学和西藏团校培养的3000名藏族干部立即返藏参加平叛和民主改革,并且成为平叛、改革中的骨干,有的后来成为自治区和国家的领导同志。

在当时的咸阳西藏民族学院,黄星奎工作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多次得到嘉奖。同时,他又收获了爱情,组建了幸福的家庭。日子过得称心如意、红红火火的时候,组织上又提出让黄星奎和其他同志到西藏林芝八一镇,筹建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还是服从组织决定,又收拾行装,于1971年11月,来到了严冬季节的八一镇。黄星奎和同事们在一片乱石滩上,迎风沙,搭帐篷,抬石头,打土坯,平地基,盖住房。他们在这片河滩上扎下根来,自己动手挖石运土建校园,种树种花种草,美化环境,开荒垦地建菜园。他们还自己筑坝修渠建造水电站。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在1972年创建成立了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开始培养农牧区急需的科技人才。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

黄星奎一路走来,出生入死,艰难曲折,哪里艰苦去哪里,参与见证了西藏几所高校的初创建设,目睹了这几所高校培养出一批批各类人才,直至贡献了全部的青春年华。1986年黄星奎退休回成都安享晚年,但是他的儿女和孙辈们至今还在他一生热爱的西藏工作,真可谓是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老西藏”。

让我们一起向他和他们那一代的“老西藏”们致敬!

责任编辑:彭婧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