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援藏

北京市三年援藏工作纪实: 京藏一家亲 共绘同心圆

2019年07月18日 11:1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通讯员 孙靖宇 记者 裴聪
分享到:    

2016年至2019年期间,以“京藏宏志班”高中、初中、小学逐年提升考试成绩为代表的组团式教育援藏再结硕果;以拉萨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首个西藏市地级三甲医院为代表的组团式医疗援藏让人瞩目;以达东村、“德吉藏家”、城关区乳制品加工厂、纳木错水厂等为代表的产业扶贫项目正在惠及更多生活困难群众。

3年来,北京市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主线,以促就业、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为着力点,以交往交流交融为重点,注重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年度计划项目顺利实施,对口支援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取得了显著效益,有力助推了“两区两县”脱贫摘帽和拉萨市整体脱贫而成为“三区三州”尝试贫困地区第一个整体脱贫的地级市。

组团式教育援藏结硕果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本着“扶贫先扶智”的原则,在总结北京市成建制教育援藏模式的基础上,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制订下发了《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区推广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组团式教育援藏创新于北京,植根在拉萨,3年多时间,北京始终走在各对口支援省市前列,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北京市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试点设立“京藏宏志班”,面向拉萨市精准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31人,每年投入专项经费为班级配置优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量身设计课程体系,通过教育资源倾斜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更好更快成长成才,充分发挥以教脱贫的应有作用,2017年该班级学生成绩从学期初的年级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年级第二名。“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还将投入扶贫资金4000余万元,进一步瞄准精准扶贫,把“京藏宏志班”覆盖至小学、初中、高中12个年级,充分发挥以教脱贫的作用。

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统一部署,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的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对口支援省市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向西藏选派支教教师,特别是精选了北京四中、八中等一批顶级学校的骨干教师,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真正实现了提质增量。在接受组团式教育援藏期间,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成绩年年突破,办学质量不断提升。2017年高考上线率达到了100%,本科率达81.04%,一本录取率达33.13%,多名高三毕业生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各项指标连年迈上新台阶。在力量薄弱、经验缺乏的条件下,首届初三毕业班中考总分平均分457分,位居全市第三。办学成绩的不断提升,得到了拉萨社会各界的赞誉,学校品牌效应开始显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由2014年380分一路攀升为2017年的444分,超过了2所自治区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学校已经成为全区普通高中的排头兵,初步建成了在拉萨市的内地西藏班。为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培养造就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组团式医疗援藏惠及广大患者

自2016年以来,在中组部、国家卫健委等部委的高位推动下,在区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北京拉萨两地卫生部门和北京市援藏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第八批援藏医疗队认真贯彻落实“合理、可持续、可评价”的总要求,坚持把医疗卫生援藏工作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民族团结工程来抓,着力在人才、智力和技术援助上下功夫,推动拉萨市各受援医院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实现了历史性进步,在等级创建和核心能力建设上开创了新局面,为推进“健康拉萨”和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以后,自从北京组团式专家来到拉萨,我们整个面貌都发生变化了,看着北京专家为我们医院发展兢兢业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拉萨市人民医院本地医生玉珍说,2016年12月,她首次取出了滞留在一名14岁男孩子肺里5年、锈迹斑斑的笔帽,孩子因继发感染,满肺的痰液被吸出来,孩子得救了,这样的手术,要是放在以前,玉珍不敢做,也不会做。在北京援藏专家的帮助下,现在玉珍可以完成儿科80%以上的手术。

近年来,北京市精心选派了4批64名优秀医疗人才参加援藏,80%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70%为副高及以上职称,确保了拉萨市人民医院一年大变样、两年上台阶、三年出成果,于2017年11月在全区7市地中率先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当前正向着创强“三甲”目标奋斗。围绕“输血”变“造血”、“合理、可实现、可持续、可评价”的目标,始终把组团式医疗援藏力量,聚焦到学科、人才、管理这三个医院发展的核心要素上,以实际行动丰富和深化组团式医疗援藏内涵建设。依托北京市属22家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全面落实以院包科结对帮扶机制,打造妇产科、儿科2个全区知名“品牌科室”和消化内科、心内科2个全市“重点科室”,新建重症医学科(ICU)、血液透析中心、心脏重症监护室(CCU)、导管室、全科医学科等16个学科专业,顺利获得胸痛中心(基层版)、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资质,全部学科专业达到35个,一大批学科从无到有、投入运营,重点学科专业数量获得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72项新业务新技术成功引进与落地,刷新填补了拉萨市乃至全区的10多项技术空白,儿童支气管镜诊治中心开展了全区首例支气管异物取出术,2018年患者满意度达到98.5%。与组团式援藏前相比,医院开放床位由257张增加至358张,门急诊量从9.6万人次增加到25.9万人次,住院量从7332人次增加至10658人次,平均住院日从11.4天缩减至9.7天,手术量从2014台次增加至3021台次。随着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基层医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效率进一步加快,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高效性、优质性、便捷性显现,老百姓可就近、就便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脱贫摘帽携手共赴小康社会

北京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援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拉萨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坚持把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更加注重党建促脱贫,更加注重脱贫精度和准度,更加注重“志智双扶”,更加注重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同步推进,更加注重东西部扶贫协作,把对口支援工作重点聚焦到脱贫攻坚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上来,做到领导力量、工作力量、技术力量“三到位”,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向精准扶贫倾斜。坚持首善标准,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更过硬的作风、更有为的状态,精准助力拉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2019北京世园会精准扶贫成果展示馆内,产自拉萨的纳措琼母饮用水被摆上货架,受到参观者的热捧,“世园会开园至今,我们这里销售最好的就是来自拉萨的饮用水,5块钱一瓶的价格也广为被接受。”跟记者谈起这些的,是毕业于拉萨师专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夏加。纳措琼母饮用水是北京援藏当雄县的产业扶贫重点项目,自2018年5月底投入生产以来,销量已名列自治区前列。当雄县委常务副书记王猛告诉记者:“产业扶贫援藏是我们的重点工作,2016年以来,当雄县产业扶贫的援藏项目共22个,共投入援藏资金1.8亿元,四季牧歌、净土牧场、康玛药泉和纳木错天然饮用水等项目已陆续建成投入运营,为当雄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值得一提的是,以产业扶贫为代表的项目发展之后,除了贡献税收,关键是这个项目解决了50多名农牧民群众的就业,其中19人是当雄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月工资4000元。来自当雄县宁中乡堆灵村的大学毕业生曲珍现在是纳木错天然饮用水车间的一名生产线工人,每月工资5000元,谈到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曲珍开心地说:“每天在生产线值守,工作很轻松。大学毕业后原以为要远离家乡才能就业,没想到现在家乡的产业也发展起来了,让我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有了稳定收入,这要是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因为大家都以为家乡太落后外面更精彩,还说我们这些大学生更像是‘归雁’。”

今年以来,堆龙德庆区推出的“一元游堆龙”旅游专线推广活动可谓渐入佳境,游客只需花1元钱,就可以游遍山水、村寨,领略古象雄文化、藏医药文化、藏戏传统文化,更让游客感到意外的是,堆龙德庆区居然还有作为共享经济下的新型民宿——德吉藏家,也使得堆龙德庆区乃琼镇波玛村远近闻名。也就是在两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仅有60户村民的僻静小村,世代以农耕放牧为主,在西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引导下,在北京对口援藏的大力支持下,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德吉藏家,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的“三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打造了共享经济下的新民宿。“以前很多民宿主人不愿意把自己的房间让出来给游客住,会觉得我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要让别人来住,还觉得游客会打扰自己的生活。现如今,村民切实看到了项目成效,思想也逐渐转变过来,非常欢迎游客来自己家住,并热情款待。”德吉藏家“村民店长”达娃说,“其实我们很多村民也都没想到,原来的小村子能变成现在的模样。”

卡如乡,尼木县西侧边界的一个乡镇,紧邻雅鲁藏布江边,自然景色优美,全乡下辖两个自然村,共计245户1352人,耕地面积近800亩,人均不足0.6亩,以青稞种植为主,为农户自用,不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经测算土地年亩产出仅为1400元。“为什么不种植经济作物呢?”“农民脱贫增收靠什么?”北京市第八批援藏干部、尼木县委常务副书记赵金祥的脑海里不断浮现着这样的问题。2017年清明节前后,从北京平谷引入的精品大桃8个品种共计1万株,在尼木县全部栽植完毕。在大桃种植以及合作社经营中,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如今的卡如乡,已经成为318国道边上的现代版的桃花源。

2018年度计划安排对口支援资金26039.25万元,其中扶贫脱贫项目投入资金21898万元,占比84.1%,年度计划安排58个项目,其中扶贫脱贫项目45个,占比77.6%新增资金1亿元全部为扶贫脱贫项目资金,安排项目21个。截至2018年9月底,北京市对口支援的城关区、堆龙德庆区、尼木县、当雄县已经先后全部通过国务院扶贫办考核验收,实现脱贫摘帽。拉萨市率先在西藏实现整体脱贫,成为北京市对口支援地区中第一个整体脱贫的地区,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脱贫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地级市。

在北京市的支援帮助和拉萨市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产业扶贫、教育医疗扶贫、社会力量扶贫等全方位多项措施,北京拉萨正在进一步推进交流交往交融中携手奔小康,谱写了京藏一家亲、共绘同心圆的动人的时代赞歌。

责任编辑:彭婧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