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援藏

北京市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纪实:把美好教育留在雪域高原

2019年07月25日 16:2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通讯员 孙靖宇 记者 黄志武
分享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本着“扶贫先扶智”的原则,在总结北京市“成建制”教育援藏模式的基础上,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制订下发了《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区推广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组团式教育援藏创新于北京,植根在拉萨,3年多来,北京始终走在各对口支援省市前列,组团式教育援藏正在普惠拉萨孩子。

组团式教育援藏始于2015年,但小学组团式教育援藏是在2017年才有的概念。所以,北京市首批小学组团式援藏队伍,甫一出现,便引起了关注,责任有多重,不深处其中很难真切地体会。转眼间,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的援藏教师鲍立芹在拉萨市第一小学已经工作两年了,时至今日,她仍清晰地记得:2017年4月的一天,在接到招募援藏教师消息时的兴奋之情。只是,那时谈希望,这时谈总结。拉萨市第一小学成立于1952年,已经有67年的办学史。这是一所拉萨名校,荣誉的背后是“一小”人67年的接续奋斗。其实,从迈入学校时的那一刻,鲍立芹就感受到学校的管理是薄弱的。“可既然来了,就要做出成绩”秉持这样的初衷,鲍立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牵头制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局部调整管理方案,在推行中不断调整,在调整中加强沟通,学校的管理水平在一点一滴地提升。在鲍立芹的带动下,在谋求一种长效、有效、规范、科学的理念之中,学校的整体能力在提升,孩子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开创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先河后,2017年8月,北京市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拓展,由单一援助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拓展为同时援助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拉萨北京中学、拉萨市第一小学、拉萨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所学校,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教育各个学段,特别精选了北京四中、八中等一批顶级学校的骨干教师。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质量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真正实现了提质增量。

内地西藏班是许许多多西藏学生和家长最为期待的,可是内地西藏班都在内地,何时才能“搬到”家门口呢?在接受组团式教育援藏期间,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成绩年年突破,办学质量不断提升。2017年高考上线率达到了100%,本科率达81.04%,一本录取率达33.13%,多名高三毕业生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各项指标连年迈上新台阶。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由2014年的380分一路攀升为2017年的444分。

建立西藏与内地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常态化机制,帮助西藏整体提升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切实提高西藏受援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是摆在北京援藏教育人面前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在持续投入改善拉萨教育基础设施方面,“十三五”期间,北京援藏资金进一步向县区基层、贫困地区大力倾斜,仅2017年就投资约7500余万元,用于当雄县学校太阳能供暖工程,支持城关区建设第22幼儿园,支持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开展校园楼宇内文化提升改造,支持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开展校园人文绿化提升改造工程等。

带动和培训当地教师,辐射带动西藏县、乡中小学校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通过教育援藏最终实现西藏教育摆脱援助、实现自身良性发展的目标。

拉萨北京中学校长曹晓东在援藏工作中注重尊重当地老师的意见和劳动,发挥援藏老师积极融合、智慧高效的工作水平,使得拉萨北京中学的援藏团队和当地各民族干部教师职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8年拉萨北京中学高考取得优异成绩,652人参加高考,651人达到录取最低控制线,上线率99.85%。

拉萨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王艳四着力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了课程标准制定工作,坚持与行业对接,确定了课程定位、学习目标等,制定出20门专业课程标准。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援藏数学教师李鹏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把学生们惧怕的高中数学知识讲得引人入胜,接手的两个年级最差班现在每次考试平均分至少超其他班级30多分,学生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考到北京去,去看李老师”。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北京市组团式教育援藏正在为拉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老师们用自己的灵魂去召唤另一个灵魂,为西藏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

援藏在继续,逐梦在格桑花盛开的地方。

责任编辑:彭婧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