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重要战略决策。自此,对口援藏政策正式确立,并逐步成为一项制度性安排。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深切关怀西藏各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对援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搞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优化援藏干部人才结构,把优秀人才选派到条件艰苦和情况复杂地区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提出了“援藏精神”,赋予援藏工作更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30年来,各对口支援单位和广大援藏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始终坚持干部援藏、经济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组团式”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不断加大援藏力度、丰富援藏内涵、调整援藏重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展援藏工作,在实践中逐步实现对口援藏的体制化、体系化,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极大地促进了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为系统总结对口援藏工作成就,研究阐释对口援藏政策,总结凝练援藏工作经验,完善创新援藏工作机制,弘扬发展“援藏精神”,8月14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自治区社科联承办的“对口支援西藏工作3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拉萨召开。此次研讨会受到区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援藏干部的高度重视,共征集论文52篇。研讨会上,来自区内外的8位专家学者和援藏干部发言,从多角度对援藏工作进行了实践梳理和理论总结,分析了新时代援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提出了深化对口援藏的思考和建议。
对口援藏是中国共产党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罗军在致辞中指出,对口支援西藏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部署,是推动西藏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创新之举。回顾30年的对口援藏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从战略高度谋划治藏稳藏兴藏伟大事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奋力谱写了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讲师郝震杰在提交的参会论文中认为,对口援藏政策可追溯到西藏和平解放初期,中央根据当时西藏经济社会落后和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的现实背景,逐步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帮扶西藏发展。在党中央统筹指导下,确立某部门或省市区负责无偿支援西藏工农业生产,虽然未形成稳定的结对关系和工作机制,但也为对口援藏的正式形成、全面实施及其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兰认为,对口援藏是中央根据西藏的特殊实际,实现全国一盘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而确定的重大制度,是“先富带后富”的典型方式,通过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和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口援藏在横向上实现的公平,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资源再分配,也包括公共服务供给、精神文明建设上的能力再提升,推动了西藏各项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和全面进步。
山南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干部胡文龙指出,30年来,援藏工作不仅局限于某一领域或某一地区,而是实现了从产业、教育、医疗到就业、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全方位、立体式的支援,对口援藏结出累累硕果,社会主义新西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对口援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全方位展现
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陶仆从干部援藏、经济援藏、智力援藏、民生援藏、产业援藏、“组团式”援藏等六个方面对对口援藏工作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他说,随着对口援藏工作顶层设计不断丰富、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方式载体不断创新,对口援藏已成为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他指出,新时代对口援藏工作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实际,密切关注西藏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实现援助领域、援助模式和援助保障机制的转变,完善“四个格局”,推动西藏人口整体素质和人才总量双提升,在更深层次推进社会主义新西藏现代化发展。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朴说,30年来,对口援藏工作从形成到成熟,事实上形成了一种工作机制,其实践具有较强的制度优势效能,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未来一个时期,对口援藏应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纲铸魂,创新援藏方式、拓宽援藏领域、健全援藏干部激励机制,锚定“四件大事”,助力西藏融入新发展格局,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全面建设。
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张会庆指出,“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政策更好地应变了国内国际形势,契合了团队式、协同式、造血式的教育援藏需求走向,在完善教育援藏机制、促进区内外交流、加强西藏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办学质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西藏教育事业发展,奋力谱写了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华丽新篇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说,新时代“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应坚持以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为基础、以关照教育援藏人才为关键、以健全协调统筹为抓手、以完善评价奖惩机制为依托、以增强示范辐射作用为着力点、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推进教育援藏再上新台阶。
天津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李旺说,随着就业援藏政策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西藏籍大学生选择到区外就业,在区外知名企业从事技术岗或管理岗工作,这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有效促进了西藏的人才流动和区域发展,西藏的传统就业结构也逐步优化升级。就业援藏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他说,面对新发展阶段,在区外就业市场化背景下,可通过对吸纳西藏籍毕业生的企业实施减免一定税费,提供相关政策奖励、激励,促使企业更好投身就业援藏工作。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干部李元奇从自然资源领域工作实际,探讨了援藏工作对西藏严守资源安全底线、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绿色发展的重大意义。
“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崇高精神的具体体现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这个事情必须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总书记对“援藏精神”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家国情怀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使命担当,赋予了援藏工作更加丰富的历史定位和时代价值。
昌都市委党校副教授、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干部郑益群指出,“援藏精神”不但是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的传承,更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内容。他说,从西藏老百姓的口中真切听到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赞誉,对援藏干部的夸奖,让他更加深刻认识到援藏工作不仅是一项使命担当,更是一种责任传承。新时代的援藏干部要传承和弘扬“援藏精神”,将个人的发展与西藏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融入血脉,与西藏当地干部群众同心同行、融为一体、打成一片,为西藏的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各项事业注入坚强的精神力量。
自治区社科院院长、自治区社科联主席李小宁表示,这次理论研讨会是对口援藏30周年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集中反映了在党中央确定的对口支援西藏政策指引下西藏各项事业取得的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场景,是对援藏工作、“援藏精神”一次很有意义的理论总结和学术凝练。哲学社会科学界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入研究,提出更多学理化建议,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执笔:梁艳玲 李国锋)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