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专题

翻身农奴把歌唱—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7周年述评之二

2016年03月26日 01:5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记者 巴桑次仁
分享到:    

太阳啊霞光万丈

雄鹰啊展翅飞翔

高原春光无限好

叫我怎能不歌唱

……

毛主席呀红太阳

救星就是共产党

翻身农奴把歌唱

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

57年前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腐朽野蛮的农奴制在雪域高原被彻底废除,西藏百万农奴从此翻身得解放。藏族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的《翻身农奴把歌唱》,便唱出了广大翻身农奴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和对美好新生活的无限向往。

57年后的今天,沐浴在幸福阳光下的300万雪域高原儿女,正团结一致、奋力进取,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如今,这首《翻身农奴把歌唱》仍旧唱响在雪域高 原,经久不衰,唱出了新西藏各族群众感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新西藏取得新变化的赞美之声。

蜕变:翻身农奴当家做了主人

57年前,只占西藏人口5%的“三大领主”,却占领着全部的土地和农奴;而占人口95%的广大农奴和奴隶却没有任何的土地和生产资料,没有人身自由,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压迫之下。

林芝市的七旬老人索朗,从小给农奴主家放牧。西藏和平解放后,他被推荐到当时的军垦农场学习文化知识,并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亲眼见证了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第一次在 西藏广大群众代表的投票中产生的历史性一刻,实现了从农奴到自治区人大代表的人生巨变。“是共产党来了,西藏人民才真正体会到做主人的感觉。”索朗高兴地 说。

西藏大学副校长强俄巴·次央,是共产党培养出来的知名女学者,她说:“在旧西藏,妇女是没有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的,参政议政权更是无从谈起。哪怕是上层妇 女,在政治上同样受到歧视,也不可能接受教育。”新西藏使她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为她长期从事藏学研究和教学奠定了基础,成为新西藏培养的一名国际知名女学 者。

据统计,如今,在全区的干部队伍中,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占到了82.05%,其中,县、乡两级领导班子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0.6%,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真正的“领导者”。

巨变:乡村旧貌换新颜

如今,漫步在作为西藏第一批站起来分田地、烧地契的原农奴及其后辈居住的山南地区乃东县克松村,农网改造高压线架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用上了现代家用电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民主改革前,家里住的是牛棚,吃了上顿愁下顿。”70多岁的克松村村民拉珠老人说,“1986年,我家买了一辆东风卡车,成为村里买车第一人。现在搞运输,一年收入20万元。跟57年前比,现在就像生活在天堂里。”

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民主改革后,西藏百万农奴不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更过上了不曾奢望的幸福生活。尤其是近年来,我区着力改善民生,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发展的成果。目前,“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户有所居、学有所教”的民生目标已在我区基本实现。

“十二五”期间,我区行政村移动信号全覆盖,通宽带率达80%;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城镇化率达到26%;粮食产量突破100万吨,创历史新高;农村综合 信息服务站覆盖所有行政村;乡镇、行政村公路通达率分别达到99.7%和99.2%;累计投入扶贫资金91.9亿元,发放扶贫贴息贷款417.4亿元,减 少贫困人口58万人;连续8年累计投入278亿元,全面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46万户、230万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

圆梦: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新篇章

“现在的生活,多彩多姿,只要有梦想就会圆梦。”曾是差巴的芒康县纳西乡纳西村村民贡秋扎西说,“在旧西藏,我们不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还得时时刻刻为自己的人身安全担惊受怕,根本谈不上有何梦想。”

57年前的今天,历史的舵手彻底扭转了雪域高原的航向,像贡秋扎西一样的西藏百万农奴第一次看到了个人的梦想、看到了希望。

铭记历史、珍惜现在,承前启后、开创未来。今年是我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局,对全面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 重大。在今年年初召开的自治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今年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自治区党委、政府已吹响建设美丽西藏的奋进号角,对于生活在这片雪域高原上的各族群众而言,要以“3·28”这个时间节点为出发点,以自治区制订的既定目标为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为我区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德吉央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