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第三批驻村工作中,徐宗明结缘了江达县德登乡仁真都村。时隔两年,年近50岁的徐宗明再次请缨,回到这里继续他的扶贫工作。
倾心为民办实事
自驻村以来,“交朋友”成了徐宗明工作中的大事。为了更好了解村民的需求,在近两年的驻村工作中,只要有时间,徐宗明就到村民家“串门”。
其中,次仁卓玛是徐宗明最牵挂的村民之一。徐宗明经常来陪这位老阿妈聊天解闷。早在10年前,老阿妈唯一的女儿因病去世后,老阿妈一直一个人生活。
“徐队长来了,她的状态好了很多,以前一个人住在老房子,经常会想起过世的女儿,发呆流泪。”老阿妈的邻居卓嘎说。
卓嘎提到的老房子是老阿妈以前住的土坯房,由于长年失修已经成了危房。了解情况后,徐宗明就带领队员与德登乡政府积极沟通。经协商,由工作队和乡政府共同出资1.6万元重新修建新房,并为老阿妈解决了所有生活必需品。
工作期间,徐宗明将惠民资金用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藏历新年期间,他和队友购买大米、面粉、砖茶等,走访慰问117户农牧民家庭,为19名低保户、7名五保户、6名寿星老人申请政府补助,先后5次夜间将危重病人送往医院……
增收致富搭平台
作为仁真都村村委会主任,嘎玛翁扎很早就学会了开车,但是一直没有驾照。像嘎玛翁扎的情况,村里许多年轻人都有。“办驾驶证的事包在我身上,我去帮你们解决,但是你们得答应我一件事。”徐宗明打完包票,却提出了条件。
在徐宗明四处奔波协调后,最终10多名有驾驶技术的村民考取了驾驶证。不久后,他又带来一大堆汽修工具,对嘎玛翁扎说:“我要你答应我带领村民自学汽车、摩托车维修技术,以后以此谋生。”听了这句话,嘎玛翁扎心里充满了感激。
现在,嘎玛翁扎建起了摩托车修理厂,教其他村民学习修理技术。
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徐宗明还组织协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工作队已完成仁增村安居道路维修、仁增村安居桥梁新建和仁增村安居房新建工程。今年,他还协调有关单位申报了嘎东曲河防洪堤工程建设、砂石公路建设、三座360千伏安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及200平方米的阳光棚建设工程,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不懈努力。
努力工作严作风
在工作队活动室的墙上,挂着残疾人数据统计、半专业扑火人员、民生信息情况、应急处突预案……“这些都是徐队安排的,他不允许出任何差错,尤其是事关老百姓的事。”工作队员雷炳乐告诉记者。
短短几个月,雷炳乐非常佩服徐宗明的工作态度。仁真都村气候变化无常,必须备好足够的牛粪来供暖。雷炳乐说:“变天的时候,老百姓会给我们送来牛粪,但是徐队从来不免费要,他会让村民把牛粪卖给他。”这个为老百姓“斤斤计较”的人,教会了他作为党员的基本素质。
除了涉及老百姓利益的事,徐宗明是公认的平易近人,队员有什么难事,他都尽力帮助。
今年4月,雷炳乐的小孩突然生病住院,妻子同时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几度在电话中痛哭。“当时刚好是徐队休假的时间,我还有工作没做完,根本没办法脱身。”雷炳乐回忆着当时的情况说,“后来徐队知道了这件事,二话没说,替我跟县强基办请了事假,自己不休假,让我回家照顾孩子。”
在队员眼中,徐宗明就是这样一个只要别人有需要,所有事都自己扛着的人。在村民眼中,徐宗明也是这样一个人,只要有困难,在他这里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