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专题

西藏自治区藏医药建院100周年发展成果

2016年08月18日 17:0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程利娜
分享到:    

发布会现场

主持人: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政府新闻办)主任 晋美旺措

本网讯(记者次仁央宗 央宗) 8月18日上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区政府新闻发布大厅召开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建院100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藏医院的发展历程和建院100周年庆祝活动等一些相关情况,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政府新闻办)主任晋美旺措主持新闻发布会。

自治区卫计委副巡视员、区藏医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益西央宗

发布会上,区卫计委副巡视员、区藏医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益西央宗介绍藏医院基本概况,目前,区藏医院已成为全区唯一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保健、制剂生产、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藏医医院和全国首批重点民族医疗建设单位,为藏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区藏医院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在藏医院走过的100年历程中取得的主要成绩。

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区藏医院前身的门诊——门孜康,被列入国务院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整保存有藏医和天文历算的珍贵古籍582卷、药王山利众医学院的80幅曼唐、藏医外治器械200多种等非常珍贵的文物。

发挥特色优势,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区藏医院现有国家级重点专科、学科9个。区藏医院对患者的治疗基本采用藏药服用、藏医外治的方法。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像骨科、妇产科、眼科、外科这样的科室,采取的是手术治疗与口服藏药及藏医外治相结合的办法。基于这种治疗方式的独特性,区藏医院在治疗骨关节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眼科疾病等方面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

藏医药科研发展取得新突破

临床研究方面,积极争取引进了64排CT、心肺功能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肠镜等现代医疗设备,促进了传统藏医药学与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基础研究方面,2006年开始进行“藏药材质量标准化研究”,先后完成了近150个藏药材品种的质量标准研究,其中部分药材品种质量标准已经正式成为具有法律效益的地方标准。天文历算研究方面,通过承担项目整理、编写出版发行的《西藏星算天象基本知识》、《新编第十七绕迥时轮历精要》等专著。

藏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加强

目前,区藏医院有10多位专家承担师承教育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生导师,45人被聘为西藏藏医学院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近三年来共接收云南、甘肃、四川、青海等进修生260人,接收区内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进修生、“师带徒”等近500人。

藏药产业发展得到显著提升

区藏医院(门孜康)的藏药研制已有320多年的历史。和平解放以来藏药研制从小规模的制剂配制,发展到了现代化的规模化生产。区藏药厂改制后,区藏医院于2015年在藏药厂原址建成了自己的制剂中心,当年就配制了175批制剂产品,109个品种,成药达到40吨,满足了临床用药需求,提高了临床疗效。

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作为藏医药建院100周年的大庆之年,区藏医院将在第三届藏博会期间举办三项活动,百年门孜康成就展、庆祝门孜康100周年大会、中国西藏首届国际藏医药论坛,计划于9月1日至9月5日,在拉萨群艺馆举行门孜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等系列的庆祝活动。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