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泽当12月26日电(余辛杭 记者 马静)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加查县各驻村工作队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现金收入,有效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
发挥“排头兵”作用。切实发挥各驻村工作队在脱贫攻坚、带领群众致富工作中的“排头兵”作用。积极探索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的有效途径,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养殖、旅游服务、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产业,帮助所在村合理开展蓝莓、核桃、藏木香、党参等经济作物种植,进一步拓宽了农牧民可持续增收渠道。区农科院驻洛林乡圭堆村工作队筹措资金10万元,调运青稞良种“藏青320”、小麦良种“藏青951”、油菜新品种“青油17号”、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等共计1.8万斤,较好改良了该村农作物品种,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狠抓培训提能力。各驻村工作队把农牧民素质提升和科技推广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加大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农牧民党员和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持续开展“送学下乡”、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使每一户贫困户至少有1人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术,提高致富能力。今年以来,共开展竹器编制、卡垫编织、木碗石锅加工、核桃种植管理等技能培训13期,投入资金80.2万元,实现就业培训621人次。
产业项目促增收。各驻村工作队积极挖掘乡土资源,在“一村一品”上做文章,联合村“两委”班子科学制订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大力发展卡垫编织、木碗加工、藏药材种植、藏香猪养殖、蔬菜大棚等特色产业,逐渐转变农牧民群众依靠虫草致富的观念和方式,切实把自然资源转化成群众发家致富的“摇钱树”。合理利用荒地,发展土地流转型经济;抓住加查电站、拉林铁路、加桑油路等大型项目建设的机遇,积极与工程项目部门衔接,转移劳动力,发展运输业,增加群众收入。
区农科院驻洛林乡帮新村工作队帮助所在村建立桃子、葡萄干鲜果加工厂和养蜂基地。驻江塘村工作队积极与项目施工方沟通衔接,协调51名群众到铁路建设工地务工,每人每天增收150元。山南市藏医院派驻冷达乡嘎玛吉塘村工作队依托蓝莓特色产业,引导该村蓝莓合作社加大产品研发与推介力度,先后研发出蓝莓酒、蓝莓饮料等系列产品,探索出“蓝莓酒+蓝莓饮料+专业输运队新鲜运+接受预定”的销售模式,增加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的现金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各驻村工作队帮助所在村理清发展思路169条,找准发展路子164个,制定、完善、实施经济发展规划139项;制定“一村一策”增收办法100条;帮助所在村发展集体经济实体42个;实现群众劳务输出1807人次,增加现金收入108.12万元。
促进就业惠民生。充分调动农牧民群众创业积极性,通过创业来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状况。各驻村工作队积极与加查县相关部门协调,举办扶贫就业暨人力资源洽谈会,以搭建就业平台,实现农牧民尤其是贫困人员再就业。今年共开展洽谈会2期,解决就业52人。同时,为有理想、想创业、又缺乏资金的贫困农牧民争取创业启动资金。截至目前,农行加查县支行已为271户群众发放贫困小额信用贷款1244万元。
一心为民办实事。各驻村工作队把脱贫攻坚工作与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帮助群众解决“三就”“两保”“六通”等民生方面的实际困难。山南市交通局驻洛林乡雪姆村工作队争取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所在村修建水渠、实施道路硬化等。山南市藏医院驻嘎玛吉塘村和邦达村工作队争取兴边富民项目扶持资金40余万,为嘎玛吉塘村和邦达村200余户村民购买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争取30万元资金,铺设了800余米村庄道路。截至目前,各驻村工作队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00余件、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