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拉萨讯 西藏自治区为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住院分娩率(即“两降一升”),在加大投入、加强基层妇幼卫生力量的同时,2015年10月,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财政厅、发改委、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在推进强基惠民活动中,各级强基办和全区各驻村工作队、2万余名驻村干部把“两降一升”作为干部驻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协助配合当地卫生计生部门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相关工作,为实现“两降一升”目标作出积极贡献。截至去年年底,全区孕产妇死亡率109.9/10万,婴儿死亡率13.89‰,住院分娩率91.7‰。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各级强基办高度重视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驻村工作考核目标任务和驻村工作培训内容,邀请专技人员集中授课,帮助驻村工作队员了解掌握相关政策,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即驻在村出现在家分娩、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情况的,一律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各驻村工作队将促进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主动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做到组织到位、认识到位、部署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山南市各驻村工作队成立由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双联户”户长、村医组成的村级“两降一升”工作小组,制订工作方案、计划,明确职能职责,定期召开“两降一升”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所在村(居)“两降一升”工作问题,集中反馈所在村(居)“两降一升”工作情况,建立“乡医包村、村医包户”工作责任制,确保“两降一升”工作有机构、有部署、有措施、有落实。昌都市各驻村工作队及时成立农牧区“两降一升”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领导责任,并成立危急症产妇护送队,负责对农牧区高危孕产妇进行急救护送,畅通孕产妇住院分娩和危重病急救的“绿色通道”。
二是搞好调研摸底,健全台账资料。各驻村工作队结合入户调查,全面掌握所驻村(居)育龄妇女基本情况,及时掌握孕产妇动态数据,建立健全孕产妇基本信息台账,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拉萨市各驻村工作队把“三个百分之百”(“实地走访入户100%、谈话覆盖率100%、反映社情民意真实度100%)与摸底调研结合起来,联合乡卫生院对所驻村(居)育龄妇女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共建立孕产妇台账5776本。那曲地区嘉黎县各驻村工作队深入各家各户对育龄妇女及备孕夫妇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并对全县1025名孕产妇进行登记造册,定期、不定期入户走访了解孕妇孕情变化,特别是对高危孕妇实行动态监测,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各驻村工作队把开展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日常工作,采取开办知识讲座、入户讲解、张贴宣传画、制作宣传栏、设置宣传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并辅以广播、手机微信、“送医送药送健康”义诊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事例,向备孕、已孕妇女及其家庭广泛宣传现代医疗卫生知识和政府医疗惠民政策,宣传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奖励政策和孕产期保健知识,引导农牧民群众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树立住院分娩、优生优育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强化主动住院分娩意识。
四是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贯彻落实。各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乡镇卫生院组织专业医疗人员到村(居)为孕产妇进行检查,定期入户或电话访视孕妇孕情变化,动态监测高危孕妇;组织引导孕妇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健康检查,提前到医院待产和住院分娩。同时,联合村“两委”加强监管,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全额报销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住院分娩补助、护送者奖励和待产生活补助,确保资金落实到位,提升孕产妇住院分娩的积极性。(自治区妇联供稿)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