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就读于措勤县完小,当时放学后踏泥沙路面、顶风雪回家,然后点着蜡烛做家庭作业。见着蔬菜水果很稀奇,县城汽车都很少见,信息通讯闭塞,整个措勤县城就像美国西部片反映的一样落后荒凉。我们生活学习条件极差,经过六年艰苦卓绝的拼搏,应了那句“功夫不负有心人”,考上了内地西藏班,从此踏上了四年的漫长求学生涯。
考上内地西藏班那年我12岁,年幼的我时刻念家,语言的障碍让我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在一次测验中我考了全班倒数第三,那一次测验的挫败,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极大的阴影。记得那一次用学校保卫室的座机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在电话那头没有一句的责备,还鼓励让我继续努力。每每上课总能看到,教师墙上写着“好好学习、做新西藏的接班人”的字眼总能给我心灵的安慰和鼓舞。从此我咬紧牙关、发愤图强,利用别人休息和玩耍的时间努力学习,性格内向的我鼓起勇气向老师提问、请教,周末向学姐学长请教他们的学习经验与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后来的一次次测试中,我的成绩呈上升趋势,从初二开始我的成绩稳定在班级前十名。有志者事竟成,中考那年,我的成绩居然在年级前十名。从班级倒数第三到年级前十名的跳跃,此等可喜佳绩,除了自己的勤奋,更是离不开老师与同学的大力帮助。
我成绩的取得还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她就是我的初中班主任叶老师,一位被我们尊称之为“母亲”的汉族老师。她常常到我们寝室鼓励和鞭策我们好好学习,特别是当我们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的时候,她总是安慰我们:“出来是为了更好的回去,此刻你们勤奋学习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每当我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惑时,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我身边的人,给我带来心灵的慰籍和激励,使我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习文化课程。虽然我们已分别10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依然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使我更加想念这位叶妈妈。
经过4年不懈的耕耘,终于迎来丰硕的回报,2006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山大附中,开始了人生的另一个求学生涯。在附中我满怀激情地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喜欢文艺的我在附中找到了发挥的舞台。那年在一次学生会换届上,我用藏语演唱了一首措勤县原生态歌曲,得到了评委老师的好评,从而顺利当选上了山大附中学生会文艺部部长。在职期间我认真尽责,组织同学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赞誉。
2009年我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入学后,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并成立了“博爱文化交流社”,自认社长,通过这样的平台给汉族同胞们展现了一个全方位的西藏,让更多的汉族同胞了解到了西藏的宗教、人文、风俗、景观等,通过增进汉藏同胞之间的友谊与文化交流,有力地加强了多元文化下的民族团结。
2014年我们从大学毕业,有人彷徨,有人选择大城市就业,而我毅然选择了回到阿里、回到措勤、回到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报答它的养育之恩。也许有人不理解我回到家乡工作的原因,但这并不重要。我希望可以用我的双手,尽我的绵薄之力,用学到的知识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加工作后我被分配到磁石乡刀青村担任村官,这里有宽敞明亮的房子、暖廊、Wifi、电视、自来水、温室大棚、钻井,柏油路也建成通车。牧民们住上了安居房,坐在家里看电视,拿起手机打电话,骑着摩托去放羊,开着扶贫拖拉机搞创收,村村公路都通车,牛羊也住进了半封闭保暖圈,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扎扎实实为农牧民群众带来的实惠。生活生产条件与我2002年离开措勤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这些都是党的惠民政策带来的结果。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