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专题

【3·28我眼中的新西藏】守护这片蔚蓝,建设幸福家园!

2018年03月23日 18:2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牛博
分享到:    

时光如水,年华易逝。在渐知渐觉之间,我在西藏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藏地的阳光温暖了我的心灵,给了我不竭的勇气与自信。藏地的蓝天深邃了我的眼眸,给了我宁静与致远。藏地的人民用他们善良朴实的双手给了我们一个新的美丽的社会主义的幸福家园。这片蔚蓝色天空下的人们不仅留给我一生的记忆,而且不断激励我守护着这片蔚蓝,努力建设我的幸福家园!

我的故乡在山东省的一个叫做“博山”的县城。那里几乎没有任何与西藏有关联的事物。我对西藏的记忆是从初中地理课本上那一幅叫做布达拉宫的照片开始的。在那个懵懂而又纯真的年代,我只知道西藏有一座美丽神秘的宫殿,那里有很多的珍宝。我还知道,那里似乎是一个很冷而又缺乏现代化的地方。这就是我在中学时代,对西藏仅有的认知。其实,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去往那个地理课本上“神奇”的地方学习、工作。后来,我高中毕业参加了高考。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了一所大学,她就地处美丽的布达拉宫所在的地方—西藏。在那一瞬间,我做出了一个改变我一生的决定,那就是去西藏大学读书,去看我为之魂牵梦绕的美丽的西藏。

经过高考的洗礼,我如愿以偿的来到了这片充满阳光的土地。在大学的四年里,我尽情的领略了西藏的美丽山川,了解了西藏的风土人情。我感谢西藏的文化带给我的熏陶,我感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我的关怀与帮助。西藏也渐渐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成为了我心中的幸福家园。

大学毕业以后,怀着对于这片土地的感恩,带着对于建设第二故乡的情感,我积极响应党中央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号召,努力做“靠得住、留得下、用的着”的毕业生,毅然选择留在这里奉献。在通过自治区公开招录考试以后,我被分配到了拉萨市一个基层乡政府里工作。初来基层的我并不适应这里的环境。因为基层生活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和我一同分配过来的几个同志都先后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而我则坚守当初建设家乡的初衷选择在那里继续工作。我从努力学习藏文,努力适应农牧民的生活环境开始,积极投身到建设家园的实际工作中,一干就是多年。在这里我渐渐明白,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基本的工作要求,更是为政者的情怀。我们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要让广大的农牧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也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我们乡政府大门口那鲜亮的国徽,对得起群众的期待!如今,在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工作的乡镇已经全部脱贫,提前实现了奔向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前,我们这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更没有网络。现在,家家户户都住进了供电、供水的宽敞藏式楼房里,农牧民有了洗衣机、电冰箱等现代化的家用设备,年轻人也安装了宽带。看到乡里的农牧民生活越来越好,我们服务在最基层的同志们都由衷的感到欣慰。这些年,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工作在最基层的我们来说,更能够清楚地看到广大农牧民生活的巨大改变。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啊!我们离开家乡来到这里,就是要让广大的农牧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西藏就是我们所有离开家乡在藏工作同志的新故乡,就是我们的幸福家园!

我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藏一定会发展的更加繁荣富裕。而这也是我们长期奋战在西藏最基层的同志们最大的心愿。当初,那个地理课本上偏远落后的地方,正在昂首阔步中努力前行、砥砺奋进。盛世繁华谱新篇,莫辞辛劳为民颜!只有我们每一个在西藏工作的同志都把这里作为我们的家乡,都去努力工作、默默奉献,那片蔚蓝色的天空才会更美,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富裕、和谐、文明!

责任编辑:龙会琴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