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教育现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自百万农奴解放起到今日又有怎样的发展呢?接下来笔者就给大家讲述本人驻村中的所见所闻吧!
我是一名普通的驻村干部,驻守在一个海拔接近4900米的偏远村庄里。这儿虽然是西藏一个比较偏远的小村庄,但这里从来没有被遗忘。这里的干部在以“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教育是争夺下一代的灵魂工程”的教育思想指引下,勉励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努力做好教育工作。也正是如此,现如今我们这个小村庄的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变化只是代表着西藏教育的一个小视角,却反映了59年来教育的发展变化。
59年前的西藏教育可以总结为“0”。过去的西藏,地方政府是由地位显赫的僧侣和贵族组成,而占西藏人口95%的农奴——差巴、堆穷和朗生没有人身自由,就更不用说受教育了。换句话说,也就是占西藏人口不到5%的农奴主们,却占有了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牲畜以及学习的资源和机会等。
闲暇之时,和村长扎西多杰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说:“西藏还没有解放的时候,身为农奴的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写,而且每天还有干不完的活;后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来了,西藏得到了解放,他们不仅赢得了人身自由而且分得了牲畜和牧场也学习。”59年过去了,免费义务教育早已实现,家庭条件困难的农牧民国家还会给予一定的补贴,目前他们村的适龄孩子在校学习授教率达到了100%。与此同时国家还给了他们很多的优惠政策,让他们的孩子走出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村长自豪的讲:“虽然他自己没有走出去、没有上大学,但是自己的两个孩子一个现在在广州读大学,一个在那曲地区读高中......”我们了解到虽然这只是一个小村庄孩子们受教育的情况,但是这个小村庄就是一个小视角,他反映出了西藏教育的发展历程。
怎样让义务教育保量又保质呢?乡政府主管教育的负责人是这样说的:“一是按照上级下发的文件建设乡幼儿园,配足配齐师资力量,改善办园条件,有序扩大乡学前教育资源,如果村庄比较大,孩子比较多的话,会适当考虑在村里建立幼儿园,这样就解决了“入园难”的问题,同时有关部门还研究制定幼儿园编制标准,配足配齐相关人员。二是推进乡里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响应号召争取到2020年,全面消除大班额现象。同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的标准化建设,以“四有工程”、高寒高海拔地区学校供暖工程、风雨操场建设工程等,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三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开展兄弟学校教研研讨活动,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比赛等,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
因此抓好教育,就是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感,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里虽然是西藏的一角,却是西藏教育的一个小缩影,这个小缩影、小视角可以反映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以来教育的大发展,大变化。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