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父亲讲在拉萨种菜的故事。
父亲是进藏部队18军的老战士。他对我说旧西藏在三大领主的压迫下,广大劳动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基本上没有什么蔬果供应,拉萨也没有一间菜市。
部队进藏以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荒种地,开垦果蔬之园。
五六十年代,父亲在西藏军区炮兵团工作。团机关要求每个机关干部一年要上缴500斤蔬菜。大家起早贪黑种菜。把每一次的收获送到炊事班过秤、做记录。好不容易,每年都超额完成任务。
开始种南瓜。因为南瓜体积大、份量重,种植技术也不复杂。在拉萨河南岸的坡地上,挖一米多深,半米直径的坑,筛土,拣出大石头,然后一层土、一层肥回填进去,最后点上四、五粒南瓜籽儿,浇水落实。肥料从哪里来呢?是大家各自积攒的人粪尿。每人在房后坡地挖个小坑,大便后,盖上一层土铲起来积在一起。每人从炊事班要一个装四川榨菜的瓦罐,小便都留在罐里。这样把这种纯天然的好肥料就制成了。南瓜籽儿发芽了,往下伸,当接触到肥料后,长得可欢了。芽长成蔓,蔓要打叉,让主干壮长、结骨朵儿、开花、授粉。花有雌雄之分,授粉后结出的瓜里就有籽儿,份量也重。瓜熟了,摘下,装麻袋交炊事班过秤。
种菠菜简单,撒种、洒水。但是气候不好,菠菜生长期短,只有60天,到期就结籽儿不能吃了。种西红柿复杂,先育苗、栽苗、打叉。西红柿对土质要求比较高,挖出来土,要过筛,把大点儿的石头砌在地边,也是艺术品。西红柿挂果了,由小到大,由青到黄到红。产量不高,可是高级蔬菜,营养丰富。
地边上挖沟,沟里点上蚕豆,蚕豆长起来,收获。在沟里栽种莴笋,长起来,有胳膊那么粗。
不少同志还在新华书店买了种菜的书籍学习种菜的方法。
西藏边远之地,不能仅靠内地供应,必须自力更生。拉萨也有优势 “日光城”,光照时间长,圆白菜喜欢阳光,长得大。一颗圆白菜成熟了,能坐上一个小娃娃。根类(土豆、萝卜等)、叶类(白菜、菠菜等)、果类(西红柿、茄子等)在拉萨试种都成功了。
所以说,老西藏精神是具体的。当年的英雄们,克服无数困难,忍受千辛万苦,从解放昌都到全西藏和平解放,修通世界屋脊上的康藏、青藏公路,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喜马拉雅山,完成了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从此,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万农奴有了自己的土地、工厂、矿山,有了自己的人身自由。尔后,青藏铁路这条神奇的天路,像一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带来安康。
这里有父辈的足迹和手印,也有他们的汗水甚至鲜血,展现了他们坚硬不屈的脊梁。
在建设新西藏的征程中,尽管物质条件较之过去已有大的改善和丰富,可老一代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永远不能丢掉的。如同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老一辈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精神的一部分,已成为我们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郎山、雀儿山、昆仑山、唐古拉,都低下了头;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通天河,也让出了路。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难道说还不够可歌可泣吗?!
2014年,我去了西藏。在拉萨八廓街走了走,眼见拉萨的市场,供应丰富得很,新鲜果蔬琳琅满目,什么都有。这新西藏的新景象,让我感慨万千!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