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纯黑的小柜子,来自于旧西藏,如今生活在西藏曲水县的一个农民家中,前半生集全家人喜爱于一身,后来,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主人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慢慢地,我失“宠”了。
我的出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我的主人云旦来到了人世间,由于她的家是“朗生”即世代家奴,她一出生就属于农奴主的私人财产,任由农奴主打骂、买卖、转让……云旦7岁开始,给农奴主当家奴,每天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还时常遭受农奴主的打骂。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做主人,结束了痛苦的遭遇。而那一年,云旦刚好满十八岁,到了适婚年龄,父亲特地找了全村最好的木匠帮她做一个小柜子,作为嫁妆,我的故事开始了。
我的陪伴。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一天,村里木匠多吉大叔圆满完成了他的工作,抱着一个精致的藏式小柜子(也就是我)走向云旦家里。自然,老主人看到我也是赞不绝口。转眼,云旦结婚的日子也到了,父亲带着女儿和她的一点嫁妆走进了达瓦的家。达瓦一家也是世代为奴,他曾经也是贵族少爷的随从,从小老实本分,如今也到了适婚的年龄,就被云旦父亲一眼相中,毫不犹豫将女儿许配给了他。转眼,家里第一个孩子也出生了,达瓦为其取名为“桑珠”(有心想事成之意),他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今后的日子越来越好。接下来,老二、三也相继出生,他们对我的喜爱那是没得说。经常将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都会藏在我怀里。但是孩子们晚上睡着那个硬邦邦的土炕,盖着打满补丁的薄被连夜翻身、直打哆嗦……这些我看在眼里,疼在心理。这就是当时那个时代家庭生活的现状。
我的让位。西藏的改革开放,百姓迎来了春天。首先,一屋的“同伴”相继离我而去,土炕被拆了,烂被褥被丢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木板床及新编制的羊毛被子;煤油灯下岗了,被电灯取代;接下来,家里又来了一个叫高压锅的神器,它只要“呲呲”一响里面的食物被煮熟,香气扑鼻,铁锅兄也从那天开始便消失了。而我也失去了主人的关注。日常陪伴我的孩子们忙于上学、做作业,已不太关注我,家里的主人先后买了一台收音机、一台录音机,只要有空,男主人将那些盒子状东西放在我“头”上收听新闻……到了八九十年代,我就彻底失宠了。男主人将攒了一辈子的家底拿出来盖了新家,当然配套的家具、家电也逐渐换新,特别是主人买回来的那个叫电视的盒状东西,只要点开就能出现画面和声音,深得孩子喜欢。还有新买的高大艳丽的藏柜,多功能的电冰箱……大家都开始为它们“打转”。
“爷爷,这个黑矮柜放客厅里太难看了,还是放到厨房吧!”孙女不情愿地说。从此,我被挪到了厨房,也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堆在角落杂物中的“铁锅兄”。
转眼到了二十一世纪,全家和睦生活美满令人羡慕。但是,在布置新家时我又一次听见了孙女刺耳的声音:“爷爷,那黑柜扔了吧,跟新家格调实在不搭”,这句话又一次伤透了我的心。“不可以,它是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见证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更是在时刻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这一点你们随时要记住。”达瓦斩钉截铁的回答却给了我一丝安慰。
是呀,时代在变,生活质量在变,但永不变的是西藏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变的是我们跟党走的决心。现在,我“老”了,也该让位了,但是我还是希望更多人能记住我,记得我的故事,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特别是现在成长在“温床”上的小孩,他们根本无法想象自己长辈曾经过着怎样的生活……
如今,达瓦又请人在院子里新盖了一个小房子,开始忙活收集以前的老物件。只希望他的下一代能够铭记旧西藏那段惨痛的历史,并且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但庆幸的是主人又一次给了我新的“生命”,让我焕发勃勃生机,沐浴在高原无限美好的春光中,承担着历史赋予我的神圣使命!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