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这天是日喀则市拉孜县曲玛乡昌庆村今年开展的第一个“党员活动日”。
一大早,老党员强巴就拿着泥瓦工具来到了村里。活动日当天的主题就是义务帮助困难群众修补房屋。在自治区工商局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军义的带领下,24名党员对年久失修、漏水严重的房屋进行了修补。虽然天气寒冷,但党员们热情似火、干劲十足。
“今天,以党员的身份参加志愿活动,我感到很高兴。现在,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少了,风气越来越好,希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要常有!”强巴激动地说。
“亮出党员身份,就是要为群众作表率。”王军义语气坚定地说。
今年元月份,驻村工作队刚一入驻,王军义就和队员开始了挨家挨户的走访。通过走访,王军义得知:只有43户、279人的昌庆村可耕地面积有限,加上不科学的种植技术,致使群众的收入微薄,村里的年轻党员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相对较淡薄。
走访期间,王军义结识了年轻的党员洛追。只有18岁的洛追已经是一个拥有15人的小型包工队的队长了,常年在气候高寒的阿里施工。
“咱们村里没有什么实体经济,大家伙工闲时间比较长,实在很无聊。”洛追向王军义说出了自己的苦恼。没有事情干,党员群众就精神涣散,群众生活就无法有大的改观。
为了引导党员强化宗旨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合格共产党员,经过几番商讨,王军义和队员决定先从年轻党员的思想工作做起。每周一次的“党员活动日”,王军义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农牧民服务的本领。
“这几年,全县鼓励发展油菜种植,我们可以适当扩大油菜规模,发展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在广大驻村干部和村里年轻党员的集思广益下,一张基本的发展思路图日益清晰。
短短的两个多月,昌庆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洛追也成了合作社邀请加入的6名年轻党员之一。
驻村工作队与党员干部从云南买来了土豆苗,从河北买来了萝卜种子,一场产业结构调整的“小小革命”在昌庆村拉开了序幕。驻村工作队迅速确定了昌庆村644亩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惠民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尽早实现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3月12日,区工商局驻昌庆村工作队在村委会隆重举行昌庆、昌普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授牌及营业执照发放仪式。拉孜县相关领导也出席了此次授牌仪式。
“下一步,我们将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凝聚好基层党员的战斗力,引领广大村民‘抱团致富’,带动周边村民勤劳致富!”王军义信心满满地说。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