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专题

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驻夏杂村工作队:齐心协力 帮助群众脱贫

2018年07月24日 10:4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张斌
分享到:    

半年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驻村工作队入驻日喀则拉孜县夏杂村。

这是一支和谐的驻村队伍:夏尔巴人桑布担任队长,满族人黄海皎担任副队长,队员刘何春来自四川。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可是驻村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帮助当地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早在今年二月份,细心的驻村工作队员刘何春就发现,村里大多数牛羊养殖大户,目前都面临着同样的现状:牛羊的繁殖规模越来越大,但是成年牛羊却几乎都不出栏,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宰杀几只。

在夏杂村,有几户人家里养着上百只羊、十几头牛却仍然是贫困户。归根结底就是:牛羊只新增不出栏,天天放羊还占去了一个家庭劳动力,导致没有养殖方面的现金收入来源,养殖反而成了这几家贫困户的致贫原因。

“只新增不出栏,这样的结果只能导致自家饲草料储存吃紧,造成家家都将羊群赶到牧场觅食。面对十分有限的草场和牧场,如果超载超牧严重,势必会造成草场退化,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草场沙化萎缩,风沙进一步加大。”驻村工作队队长桑布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太难,就是要在新增牲畜的同时提高牲畜出栏率。关键在于怎样让村民转变传统的固有观念来接受解决办法。

“食草型大动物,成年达到出栏期后继续饲养只会增加养殖成本、浪费饲草。提高出栏率能切实让养殖户、尤其是贫困户直接增加现金收入,还能减轻草场牧场的压力,不失为一条万全之计。”黄海皎告诉记者。

因为当地牧民视家里的牛羊为“家人”“亲人”,犏牛要耕地犁地翻地、这群牛羊被他们视为保底财产,当然不能卖掉。为了改变群众固有的观念,桑布带领驻村队员们一次又一次的入户宣传,一次又一次地向他们普及提高牲畜出栏率的新观念和好处。

四月份,在全体驻村队员的多方筹措下,满载着优质燕麦草和箭筈豌豆的车辆由拉萨驶进了夏杂村,增加饲草作物种植面积的行动随即展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近400亩的饲草作物已经在夏杂村的地里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绿油油一眼望不到边。

“长在青稞地里的野燕麦是杂草,但是优质的燕麦草却是牛羊最适口的草料;箭筈豌豆不光能结果实,藤蔓用来喂食牛羊也再合适不过了。”望着长势喜人的饲草作物,村民阿旺大哥眉梢舒展,再也不必为饲草短缺发愁了。

“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进一步调研考察青饲玉米在我村是否适合种植,并考虑进一步扩大饲草作物种植的可能性。”桑布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